卷十六·馆职名存
  国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然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其高者,曰集贤殿修撰、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次曰集贤、秘阁校理。官卑者,曰馆阁校勘、史馆检讨,均谓之馆职。记注官缺,必于此取之,非经修注,未有直除知制诰者。官至员外郎则任子,中外皆称为学士。及元丰官制行,凡带职者,皆迁一官而罢之,而置秘书省官,大抵与职事官等,反为留滞。政和以后,增修撰直阁贴职为九等,于是材能治办之吏、贵游乳臭之子,车载斗量,其名益轻。南渡以来,初除校书正字,往往召试,虽曰馆职不轻畀,然其迁叙,反不若寺监之径捷。至推排为郎,即失其故步,混然无别矣。
  我朝馆阁官职的人选,都是天下的贤良之才,但是必须经过考试,中试之后才任命。凡是担任过这种官职的,就成为社会的名流。官位高的,称集贤殿修撰、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次一等的,称集贤院或秘阁校理;低的,称馆阁校勘、史馆检讨,这些,都被称为馆职。修起居注的官员出现空缺,肯定从馆职官员里挑选递补,不经过记注官的阶段,没有直接任命为知制诰的。官阶到了员外郎那一级就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官,朝廷内外都称他为学士。等到元丰年间新官制颁行,凡是兼任其他职事官的,都官升一级但去掉馆职,可是设置秘书省的官员,阶官却大抵与职事官相等,反而呈现出升迁迟滞的局面。政和之后,增加修撰、直阁的贴职,形成九个等级,贴职是科加恩兼职,并不担任馆阁职务,于是乎有治理之才的官吏、乳臭未干的贵族子弟都染指于此,车载斗量,馆职的名声更加低轻。南渡以后,开始任命为校书、正字之官的时候,往往召集起来进行考试,虽说是给职不能轻易予人,但是他们的以序升迁,反而没有其他寺监部升迁的捷径。升币孚决。至于递次推举为郎,失去了原来的少骤,和其他官员混同无别了。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江南野史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桃花扇
- 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