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奉王母懿旨,欲命一弟子去人间阐明大道。紫霞真人奉命前去,行至绣云洞府,召集诸徒,有虚无子愿代师往。虚心子亦愿行,紫霞不许,虚心子暗抱不平,欲虚无子入尘世迷途不返,仙根坠落。临行紫霞言虚无子,他日功成,山洞门外建绣云阁,以等候众人成仙后居住。
虚无子神游空中,选视积善之家常老之媳耿氏为母,不料虚心子窃其投生之所,生后名曰七窍。虚无子再择为李荣庆之子,生而能言,李翁为怪,令仆妇扼杀之。但既而复生,七八载未尝一语,故名三缄,后得老道点化,始能言。七窍遇一老道,老道令其遍访三缄,须与三缄同师,方能入道。
三缄承老道言,亦访七窍。一日入一庄,遇三美人,乃姹女、意淫、么姑所化,持酒戏三缄,幸得紫霞以雷诀震之,三缄得救。七窍至山北访三缄不遇,返家。有猿狐二怪,知姹女等被害,要复三妖之仇。是夜猿至七窍媳不情卧榻,毙不情而吞之,仍化其形,以惑七窍。七窍入室,不情笑容满面,多端献媚,七窍为其所惑,又以狐妖化美女露珠,为其妾妇,终日淫乐,忘却求道之心。紫霞得知,命推云使者化一有齿铁杖为美貌处子,肌肤相近,自觉遍体相刺如针,,处子愈抱愈紧,七窍呼号惨切,使者救之。
三缄出行,至郭氏三村,遇一老丈,求之以道,老丈曰:道中有人伦,道中有至性,道中有保养,道中有淡泊,能养之,行之,守之,安之,即是道也。入夜遇众仙女,葛仙与桂仙为与三缄成婚而争斗,黎山老母止之。三缄复前行,经万仞山之东,有黄河赤鲤为害,紫霞令复礼子与之战,服之。三缄前行至白马庄,闻一老叟言孝敬父母之论,顿生思亲之念,遂返乡关。抵达桑梓,父母有病,三缄衣不解带,小心护持,病愈,承欢膝下。一日三缄梦游绣云阁,,得知绣云之义:以云为阁,贵之至也;云也以绣,五彩俱毕,其贵重更可知。自是又抱游览之意,但不敢逆父母命,入学求师,既而赴考,中举,得梁公子之助,出仕昆明。三缄办理董明忠之妻赵氏案,因不明实情而妄断,为当朝亚卿云上衣挟嫌报复,谪辽阳待罪三年。云上衣复买通押解差人张顺、吴魁,要在途中结果三缄性命。行至秦岭相近,闻张、吴商量欲于明日下手,三缄当夜出逃,匿身于芦花丛中,幸遇杜公得救,两人相依为命。后杜公先得赦令回都。,三缄孤身一人,为强人劫去,售于匈奴人牧羊。牧主怒气勃勃,时将三缄扭卧于地,毒拳相加。不久又从秦岭出售于黑峦山洞,频遭鞭击,几乎昏死。后又失足坠崖底,于万死一生之际,得一老道相助,再得杜公相救,才与父母重聚,于盘涧谷另建房廊。三缄遇难归来,不论求道,万事俱淡矣。
七窍外出访友,寻觅三缄。灵宅子使总真童子化为三缄,使七窍自此决心弃道而崇儒,入京赴试,三试三胜,青衿得服。
三缄之母又病,不思饭食,欲得一二鲜桃,解得口热。人皆云桃花开于春,熟于夏,隆冬求之,恐非其时。三缄知熟于夏者谓之夏桃,熟于冬者谓之雪桃,故仍多方求之。后遇一老叟,指示于纯阳观求雪桃,幸得二枚,归食其母,并梦游仙境,闻三教之道,故学道之念又生,回至家中,习道之念不辍。灵宅子闻后不乐,欲阻三缄入道之路,煽动毒龙真人,使其与老虾、老蚌、老蛟化作一家,住入三缄家之空室,阻其入道。毒龙自名江清,蚌女珠光化作绝色美女,,多方媚之。三缄回家,赠之盆花,蚌女化作花心,入三缄屋中。三缄之母见蚌女珠光非但美艳,且贤淑无比,欲娶为媳,强令三缄与之成婚。婚后三缄每每外宿,珠光怨之。毒龙知三缄道心牢固,欲乘机吞噬之。紫霞知,命正心子等救三缄。三缄重新修道,久炼之下,以色财诱之而不喜,以猛兽逼之而不惊,心如白璧,无贪无欲,灵根固矣。珠光母女又欲入室骚扰,三缄心诚不变,珠光被金甲力神逐出境外。珠光一身,随风飘荡,为灵宅子所见,乃令珠光去郝丞相府,,其女珠莲死方二日,即去附珠莲之尸,以后珠莲与七窍成婚,便作内应,欲共伐三缄。
七窍自服青衿,苦读儒书,得举孝廉。春闱相近,三战三胜,题名探花,拜至郝府,纳为乘龙佳婿,不日七窍出为海南太守。
三缄要云游四海以积外功,故将家业托于人,以嫡堂兄四子为继子,更名继宗,即出门而去。一路收得狐疑、狐惑、铜头鬼王、龙君季子龙宾等为徒,一同南游。
七窍为海南太守,上任之初,禁令有二:一曰禁捕蚌杀蚌,二曰禁道者流。紫霞欲制止,令复礼子化作强人,以草为兵,折蕉为旗,于海南谋反。兵部侍郎汤文玺至海南,罪连七窍,责令回京面圣。郝相求情,罢官为民,屈居岳丈府中。一日烦闷,七窍出游会仙阁,紫霞化作老道,欲感化之,七窍不为所动。
三缄师徒南游,途中降伏山精水怪,一伤人毒虎,在碧玉山中,收伏二蕉精,一名翠华,一名翠盖,又收伏榆树上青蜂精蜻飞子,椒花树下黄蜂精椒花子,收伏井中金镜所化之金光道姑、灵凤修成之凤姑、紫薇花妖紫花娘等,将七众收为徒。椒、蜻二子随三缄游,其他各归洞府。三缄前行至长寿村,使弃海借来倾盆大雨,平地水深尺许,洗净有毒之水,解救黎民。继续南游至三贤庄,庄外有海子,下有深潭,水中有鳌精作怪,三缄用绋子擒得鳌精,保得一方安宁。,前行至玉女山收猿精,赐号护道,又收蛛虎、蛛龙同行。到了衡山地界停云阁,三缄谓众人曰此阁为传道之地,遂与大家讲道。
七窍罢官住在丈人家郝府,为珠莲所惑,酒色交加,后得严公调停,充任南龙邑宰。上任之际,紫霞使复礼子在车驾前敲动渔鼓,歌唱习道成仙之事,不听,逐走复礼子。七窍入衙,遇前任留下一老婢,即珠莲之母老蚌也,暂且相居一处。
且说翠华、翠盖在碧玉山修炼,有一九头恶妖来占洞府,二翠不敌,往请其师三缄相助,两下交锋,三缄之绋子未能缚得老妖,反被狂风卷去。紫霞率众仙与之战,亦不敌,经佛祖清查,乃文殊座下青狮,由文殊座下看狮童收回。三缄得救,独身下碧玉山,环顾左右,无一门徒,自此师徒彼此失散。三缄独行至古铜镇,有一少年请其捉妖,此妖非他,乃狐疑也。故而师徒相会,同往南岳而去,途中于富良村又收一徒,唤作紫光。灵宅子不忘坏道,召来蛟、,虾、毒龙及赤鲤等四妖,混入七窍衙内,化作衙内总管、近侍等人,欲假七窍之手闭塞道门之路。
三缄八载云游,引发思乡之情,次日便向梓里而行。途中草木枯槁,天大旱,三缄求来甘霖。其地有一寡妇雪氏,为其小叔所售,欲自尽,为女狐榴姑所救,三缄皆收徒,赐号榴真子及雪清子。三缄行至乡里,当年所编竹篱依旧,继子宗继相迎,已有三孙。家中设筵,三缄告诉族中人,愿独力建造宗祠。越半载,祠建成,祖宗告慰。三缄之徒先后相逢,翠华等相约师兄妹团聚此地。三缄弟子龙宾寻得杏子山顶一片好地方,峭壁石穴排列,密如蜂房,三服、,乐道等十一徒众皆到,各居一穴。不料山崖下有四野牛,要众人速离此山,双方大战。后有一贪狼助战,贪狼用葫芦吸入众弟子,幸得南海大士相救,大士告诉众人弃此杏子山,仍去碧玉山。以此地散,以此地聚。
七窍在海南州县平了海怪,皇上封他九卿之职,珠莲自此播弄是非,欲禁习道之人。三缄假装卖镜之人,招七窍之魂,上游天府,坚彼道心。不久七窍欲辞宫入山修道,又为珠莲所说,左右不定。三缄使七窍观孽镜,见珠莲、蚌母等原形。珠莲不甘示弱,用障眼法引七窍游龙宫,故七窍对一切障眼物恨之入骨,把传道热心化为冰冷。后七窍出行荒野,落于石缝之中,为张老所救。张妪使七窍斫柴,使珠莲汲水,辛苦无比。七窍夫妇不甘劳役,改求学道,,三缄引七窍入绣云阁,坚其道心。不久郝相来邀七窍、珠莲回京城,且官复原职,学道之心又冷。不日七窍之仆李赤谋反,祸及七窍,贬往西夷,夫妇大哭而去,途中遇白发老道救之,引至万星台前,与其男徒女弟共同学道。
三缄依众徒道之深浅,在万星台分班传道,七窍原系仙子脱胎,不在各班之列。一年以后,三缄又以美色富贵、忠孝信义等试探诸徒学道之心,并照以玉镜,以分泾渭,决定去留。有混元、转心、珠虎、野马等人,未成大道,尽皆驱逐而去。紫霞见三缄道功已成,令其往各洞府拜谢诸真,拜罢仍回万星台。不久奉道祖宣召入宫考道,诸真同往八境台。道祖跨青角板牛登上八卦台,面试三缄,并间及所收门徒六十九人,人仅十余,余皆物类,感叹人不如物。
无何,金光万道,至圣先师及牟尼文佛至,道祖迎于升仙亭下。至圣、佛祖盛赞道祖之劳,云众仙脱胎尘世,不仅金丹大道得以发明天壤,儒佛二道亦炳若日星。时上皇亦驾到,道、佛、儒三圣参拜,上皇闻道已明,大喜,命三缄统率门徒朝见。先召三缄,次召七窍;先召人类,次召物类。封三缄为虚无真人,七窍为虚心真人,其他皆各有封号。封毕,再至瑶池拜见王母,王母宴设瑶池,赏赐新仙,并各赐蟠桃一枚。次日,王母面奏上皇,幢幡千道,,宝盖千重,排五彩云车送三缄等新成仙子入绣云阁。
《绣云阁》是大致创作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一部神魔小说。观清一代,秘密宗教起义不断。如乾隆三十九年在山东爆发的清水教起义,嘉庆元年在川陕楚地区历时九年的白莲教起义,嘉庆十八年冀鲁豫三省的天理教起义等。尤其是从道光三十年到同治三年,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加剧了大厦将倾的颓势。
作者魏文中面对秘密宗教在全国范围内起义不断,官府坚持黜异端以崇正学的政策,大肆搜捕镇压邪教徒众,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因此,他悲叹发出大道之不明,凡习道者,半为邪教所惑。久则党羽结成,悖逆圣朝,人民遭受其害。如第一三六回中作者自评道:古往今来,以邪教为叛逆者,其不诛及九族也几希。吾愿世人毋为野道误焉,阐道苦衷,……是为世之习邪教者大声疾呼。又第一三九回奏上皇群真拜舞,祈师尊同入上乘中,上皇询问李三缄阐道所收门徒情况后,,感叹三缄所收门徒,物类胜乎人类。人灵于物,胡反物之不如也?朕观于此,朕又为人类伤之,此句后作者自评道:著书本意在此,不妨再三申明。此乃作者借上皇之口表达人类因贪酒色财气四害,迷却本性,以至所行皆概属忤逆奸诈,社会流弊诸多,人不如物的观点。由此看来,魏文中认为正道不明是人心腐坏迷失,抛却人伦而起,以至悲愤而创《绣云阁》一书,将宣讲伦常礼仪作为阐道目标,借小说来劝诫世人正心修身。
《绣云阁》第一回:紫霞曰:尔入尘凡,即坠百丈深坑,师定以手援之,誓不而负。如引人甚众,师于洞外高竖绣云阁,待尔率弟归来,同住阁中,为不生不灭之地。是书由此取名。
李三缄是紫霞真人弟子虚无子降凡托世而生,源于王母悲大道不明,人伦颠倒,野方外道,得以横行。天下昏昏,多统圣主。其阐道故事是整个小说叙事的中心,并以此衍生出许多细枝末节的小故事。实际上,小说是将李三缄塑造成一位代表正道的标杆,从其修道、积外功活动中的言语及行动方面来传达何为正道的一个符号,而丧失了艺术形象的生动可感性。
主题思想
小说首先反映了善书和谐的人伦规范思想。道教劝善书将处理世俗社会人伦关系的伦理道德,作为核心部分和中心内容。其竭力劝人敦守孝悌忠信等人伦道德规范,如《太上感应篇》言:立善多端,莫先忠孝,即成仙证佛,亦何尝不根基于此。《绣云阁》在序言中就开始强调修仙之道在乎先尽五伦,五伦克尽,圣贤可期,何啻仙术!的成仙思想。因此,在故事展开叙事的过程中,作者不断地借小说人物来强调人伦大道对于修道者,甚至对于世俗凡人都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道者不敦守人伦,则修道根基不稳而不能羽化登仙;世俗凡人不恪守人伦,则会遭受因果报应,更甚者进而延及子孙。虽然在前代神魔小说中,也会强调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思想。如与《韩湘子全传》《绿野仙踪》等作品相较,同样是写道教徒修道成仙故事题材的神魔小说,主人公韩湘子或者冷于冰在度脱凡人时,更多展现了仙家那种不断设试考验弟子,兼及济世救人的超脱风范。但并没有向《绣云阁》这样,借用主人公李三缄云游阐道途程,孜孜不倦地将圣谕内容与善书伦理思想安插融合在作品的每个单元情节小故事中,,致使作品中枯燥的道德说教掩盖了神魔小说奇幻丰富的想象和活泼的理趣。
而且小说还体现了善书和谐的自然生态理论思想。道教劝善书所强调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蕴含着具有神学特征的生态理论思想。这与道教主张道法自然有关。从道教最早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中就已经提出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文昌帝君阴骘文》强调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再到《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中戒杀放生,反对宰杀牛犬。,皆都体现了道教劝善书强调保护动植物的贵生思想,这些思想同样存在于《绣云阁》中。如第二回游冥府奉命提魂中,李三缄在引魂童子的带领下,观游地府,眼见地府有猛火飞逐行人犊角触人而食盈千累万犬子遇人而嚼食等景象,而这些恐怖场景的描绘,皆是为了反映在阳世好宰杀牛犬而食之人,在阴间遭受到牛犬报复的果报思想。与其他描写地狱场景的神魔小说相比,《绣云阁》中所展现的地府又别是一番景象。
《绣云阁》个别情节尚有深意。如第三十四、三十五两回,写凤仪村的习俗,是酷好男孩,不乐女婴。凡生女者,每人只留其一,余则尽弃诸池水、江水中。始而稍有仁心,犹存片念不忍,久则习为常态,见多存一女者,非之笑之。习惯成自然,历年以来,所弃女婴不下数千之众。结果女魂相结为魔,吞食男孩,一众村人无法处此。凡家生男孩者,日夜抱之手内,稍置榻间,则呱呱一声,为魔所食矣。久之,小孩食尽,即十一二之童子,皆被魔吞。是村之中,,悲无后嗣者不知凡几。男孩被魔吞食,固然残忍,但毕竟是乱杀女孩的报应。而该村溺杀亲生女儿的恶俗,确实令人发指。小说对重男轻女思想的抨击,至今仍有意义。再如,第十一回写蟹的产生:先年有一雪姓,横不知理,乡邻族党遭彼横逆,敢怒而弗敢言。中有受害者,暗暗对天焚疏。竟遭雷劈,尸骸朽腐,化为小蟹,肖彼横行之态。这也颇有机趣。但总体看来,作品情节怪诞,说教连篇,内容芜杂,结构松散。
艺术特色
《绣云阁》作者魏文中在安排故事框架时,为凸显其劝诫世人、张扬正道的意图,而采用修行类神魔小说的创作结构。将其理想及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融入到小说学道修仙和阐明正道的主题中。具体来看作者的构思,在叙事如何修道成仙时,将修仙所必需的修炼方式与步骤细细讲明,同时将大道与异端邪教相区别。在叙事阐明正道的旅途故事中,除了借李三缄这一人物的言语活动,将大道的正修方式向度脱徒众详细阐明,还需斩妖除魔、劝善世人。,小说在故事选材上,博采众长,汲取了其他小说的优点、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养料,使作品的可读性不断增强。但是全书篇幅过长,文中部分情节松散,叙事存在拖沓之处。
《绣云阁》虽属于寓意讽刺类神魔小说,但却是这类小说创作演变中不断走向极端的一个典型例子。作者出于阐明正道,除却邪教异端的意念表达,来塑造神、魔两类人物。小说围绕下凡阐道的李三缄在人间的行动轨迹,塑造了以道君、紫霞真人、李三缄等为代表的阐道人物和以灵宅子、赤鲤等为代表的阻道人物。在这一系列人物塑造中,李三缄这一人物的意念化标签是最明显的,他是仙子虚无子奉命下凡阐明正道,所经历的修道磨炼与坚定道心是有其文化意义的。,并且围绕他云游阐道途程的情节故事的展开,是整部小说信息功能的表现。即作者将自己所要表现的叙事内涵,以及目的都赋予到李三缄这一人物身上,通过叙述李三缄作为一个普通凡人,从出生、求道修炼、追求世俗功名利禄、孝亲、婚姻等人生完整历程来再现了现实,使小说人物贴近了真实生活,进而使读者较容易的从人物身上体会小说的主旨所在。但因为李三缄这一人物所赋予的功能性,致使他没有自己显著的个性,也没有行动的自由和权力。,如第十三回查良缘三请月老,得王爵四失云卿中,李三缄迷于女色以及沉于功名时,仙师等不断破坏并警示他。他必须按照仙界制定及规划的路线行动,一旦他偏离了轨道,仙师等上界诸神仙就会强行干涉,犹如孙悟空所困于师父的紧箍咒。因此,紫霞真人等幕后操纵的诸神仙,实际上是作者安插在作品中制约小说人物行动的工具。而这些神魔人物由于体现了作者操控小说情节发展的强烈意识作用,所以同样沦为缺乏个性特征的扁平符号。
从凝结小说情节的回目来看,《绣云阁》一方面通过空间对峙完成对李三缄、常七窍各自经历的叙写,另一方面又惯以孪生空间来敷陈李三缄游历中的种种磨难,这两个层面的叙事线索最终都以众人齐登万星台而作结,其中既隐含了中国古代小说技法,又展露出小说主题——并置的叙事模式。
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编审林辰:晚清期间极少见的大型神魔小说,但又不同于当时的传教之作。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八年富顺县初刊本,五十八回,藏四川省图书馆;清同治八年重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1918年四川合川县刊本,藏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198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排印本,1992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排印清同治八年重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同治八年重刊本。
汉沃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绣云阁》仅供学习研究。
② 为净化网络环境,如果您发现《绣云阁》与现有法律有抵触之处,请向我们举报,我们将及时更正,您的热心是对本站最大的支持!
③ 如果您发现作品绣云阁有错误内容,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④ 支持作者请到各大书店或网站购买阅读。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