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度灵魂历遍万重山
度灵魂历遍万重山
却说翠容小姐在成都府观音堂内,逐日向佛前焚香拜礼,已经三年。就感动了一位罗汉,托梦给他说道:“石家娘子,你的厄期已满,石生的魔障将消。须得我去点化一番,好叫你合家完聚。”翠容醒来却是一梦。这位罗汉就变做一个行脚僧的模样,往襄阳府来了。
袈裟披身市上行,木鱼手敲远闻声。
磕头连把弥陀念,惟化善缘早结成。
这个和尚,日逐在襄阳四关厢里,化那些往来的行客,坐家的铺户。一日石生偶到城外,见这个和尚化缘。他也上了百文钱的布施。那和尚把石生上下一看。问道:“相公贵姓?”石生答道:“贱姓石。”和尚又问道:“尊府住在何处?”石生答道:“住在城里。”和尚道:“我看你满脸的陰气,定有陰鬼缠身。”石生答道:“没有。”和尚道:“现有两个女鬼,已与你同居三年。如何瞒得过我?”石生道:“虽然相伴,却无害于我。”和尚道:“害是无害,终非人身,难成夫妇。待老僧替你度脱一番,试看如何?”就当下画了一道符。上写两句咒语:
闻得哭声到,便是还阳时。
和尚遂把这符递与石生,说道:“你回去,把这符收好。不可叫人看见。到得这月十五日一早。把这道符贴在你外门上。有哭妹子的过你门前,则此符大有效矣。”石生接过符来,谢了和尚,回到家中。并不对秋英、春芳说知。这且按下不提。却说蔡监生的妹子,年已十九。他母亲给他择配,大门小户,总说不妥。忽得了一个暴病而亡。出殡的日期,正赶到这月十五。一定该石生的书房门口经过。到了那一天,这石生黎明起来,把灵符就贴在外门以上。这正是:
妙有点铁成金手,能使死尸为活人。
却说蔡家,这一日出殡。正抬着棺材,到了石生书房门首。蔡敬符哭了一声妹子,那棺材忽然落在平地。这石生书房里的秋英,急忙跑出门来,一头钻入棺材里去了。人人惊讶。来看的,立时就有二三百人。只听得棺材里面喊叫道:“这是个什么去处?闷杀个人。作速放我出去罢!”众人说:“□□活了,打开看看,也是无妨的。”蔡监生拦阻不住,抬去了棺罩。打开材盖,只见蔡监生的妹子突然起来坐着。蔡监生向前问道:“妹子你好了?”他妹子说道:“我不是你妹子,我并没有个哥哥,你是何人?冒来认我。”说完就跳出棺来,直向石生书房里边去了。蔡监生正要拉住,倒被他骂了几句。说道:“我只认得石生,你与我何亲何故?竟敢大胆,强来相拉。”蔡监生见不认他,也无奈何。只得叫人把空棺抬到别处,自往家中告诉他母亲去了。
石生知道是蔡监生的妹子,不好出来直看。偷眼一觑,真是一位绝色的佳人。眉眼身材,无一处不与秋英一般。这个女子,连声叫道:“石先生那里去了?”石生却再不好出来。说话中间,蔡监生的母亲,走来相认。女子道:“我母亲去世早了,只有一个表妹子,在此与我作伴。同跟着石先生念书。你是谁家的老妈?强来给我做娘。东院里胡太太,才是我的娘哩。”蔡监生母亲知是借尸还魂,难以强认了。大哭一场,转身回去。胡员外听说,叫他夫人过来。把这女子,接到家中,认为义女。与蔡监生商议,各备妆奁一付,送过来与石茂兰择吉拜堂成亲。那洞房中夫妻恩爱,也不必细说。却说石生与秋英成亲以后,每日晚间再也不见春芳的形迹了。忽一夜间石生夫妇二人,忽听得窗外有人说道:
本是同林鸟,迁乔独早鸣。
羡尔长比翼,何靳呼群声。
说罢,继之以哭。秋英道:“这是春芳妹子,瞒怨我哩。”相公何不再求那位老僧也度脱他一番。”石生道:“我明日就去,但不知这个和尚走了没走?”到了次日,石生出城一看,那个和尚还在那里化缘哩。石生向前致谢道:“多蒙禅师的法力,秋英已借尸还魂,转成人身了。”和尚问道:“你今又来做什么?”石生答道:“还有春芳未转人身,再求老禅师度脱则个。”和尚道:“度脱灵魂,自是好事。但凑合难以尽巧,这只要看他的造化何如?你回去打整一座静屋,里外俱要糊的严密。明日晚上,在家中候我罢。”石生回家与秋英说了,遂打扫一座净屋,糊得严丝合缝。
到了次日,掌灯以后。那个化缘的和尚,果然到了。向石生道:“我进屋里去,外边把门给我锁了。住七日七夜,我里边叫开门时,方准你来开。我若不叫,断不可私自开门。”石生悉依其言,等的到了第七日,天将黑时,并无半点动静。秋英道:“这个和尚,未必不是遁了。你何不偷去看看。”石生走到窗前,用舌尖舐破了一个小孔。向里一张,只见那和尚两眼紧闭,盘膝打坐。就像个死人一般。石生恐怕惊醒了他,当时把小孔糊煞。回来向秋英道:“走是没走,还无音信哩。”知
又住了半顿饭时,忽见从外走来一个女子。身材细长,头脚严紧。容色与春芳相似,止好有十七八岁。慌忙跑到屋里,一头倒在床上,似死非死,似睡非睡。唬的秋英躲在一旁站着。外边那和尚连声叫道:“快来开门,快来开门。”石生出去把门开开,和尚下的床来,说道:“跑煞我,跑煞我。我为你这一位室人,经过了千山万水。方才做的这般妥当。我还得同你到屋里看看去。”石生就领着这个和尚走到屋里。只见春芳从那屋角里钻出,这和尚过去,一把揪到床前,往那女子身上一推,就不见春芳的踪影了。那女子口中叫道:“姐姐我好脚疼。”睁开眼看着秋英道:“我没上那里去?我身上乏困,就像走了几千里路的一般。”秋英道:“妹妹你歇息两天便精神了。”这外边的和尚遂立时执意要走。石生极力相留,再留不住。说道:“异日登高眺远,你我定有相逢之期。实不能在此久留。”送出门来,并不知向那里去了。石生进得房中一看,这个女子毕真就是春芳分毫不差。胡员外遂又叫他夫人过来,把这女子领去,收为义女。治办妆奁,择了吉期,以便过门。却说到了过门之时,蔡监生的母亲合对门朱夫人,俱来送饭。朱夫人一见新人便异样道:“这分明是王小姐,如何来到这里?”心下游疑,也不敢认真。是夕客散之后,春芳与石生成为夫妇。三人共作诗一首云:
淑女历来称好逑(兰),怀春何必分明幽(英)。
丝罗共结由天定(芳),琴瑟永偕岂人谋(兰)。
荒草冢前骨已掩(兰),芸经堂内魂犹留(英)。
赤绳系足割难断(芳),聊借别躯乐同酰-迹。
却说石生既有了室家,又得胡员外的帮助,心中甚是宽舒。留心讨朱裴文的指教,到了八月秋闱就与朱良玉、蔡敬符三个合伴赴省应试。及至揭晓石茂兰中了解元,朱■中了第十一名举人,蔡寅中了副榜。到得来春会试,朱■不第先回。石茂兰中了第八名进士,在京中多住了月余。有广东一位新进士,姓王名灼字其华。闻石生将回襄阳,找来与石生搭伴,说道:“襄阳府有弟的一位年伯,欲去探望探望。要与年兄同船,不知肯相容否?”石生答道:“如此正妙,但不知贵年谊是那一家?”王其华答道:“是太平巷内胡涵斋。”石生道:“那是家岳。”王进士道:“这样说来,更加亲热了。”两个同船,来到襄阳。石生回家,王进士直往胡宅去了。
一日,石生请王进士赴席。约胡员外、蔡敬符、朱良玉奉陪。蔡寅先到胡宅与王进士说话,好以便同来。说起秋英还魂一事,王进士道:“世间竟有这样奇事?”刚才说完,石生那边就着人来请。胡员外道:“老夫有事,不能奉陪。敬符兄陪了王世兄过去罢。”蔡寅陪着王进士,到得石生家。朱良玉早已过来相候。王进士原与朱良玉系结拜的兄弟,相见已毕,彼此叙了些家常。坐着正说话时,适石生厨下缺少家伙,春芳向邻家去借。王进士看见春芳,随后跟出门来,□地一眼。春芳红了红脸,急三步走到邻家去了。借了几件家伙走出门时,王进士还在街上站着看哩。一眼觑定春芳,直看的他走入院里去,方才回头。
春芳到了家里,放下家伙,向石生道:“你请的这个同年,却不是个好人,方才我去借家伙,他不住的左一眼,右一眼看了我个勾数。他是胡娘家的年谊,究非亲姊热妹,如何这般不分男女?”石生道:“既是年谊,就不相拘,你莫要怪他。”石生出来,正要让坐。王进士道:“年兄不必过急,弟还有一句要紧话相恳。”石生道:“年兄有何见教?”王进士道:“年兄你既系胡年伯家的娇客,你我就不啻郎舅。方才出来的这位年嫂,是胡年伯从小养成的?还是外边走来的?”石生答道:“却是从外边走来的。”王进士道:“既是这样,一定要请出来作揖。仔细看看,以释弟惑。”石生道:“就是两个俱看看何妨?”石生与蔡寅陪着王进士走到院中。石生叫道:“你两个俱出来,王年兄请作揖哩。”秋英整身而出与王进士见礼让坐。蔡寅指着秋英向王进士道:“这就是舍妹,借尸还魂在此。”左右叫春芳,再不肯出来。秋英进入里间,勉强推出。方才与王进士见礼。见过礼仍转入里间去了。
王进士仔细看了一番,不觉泣下。石生道:“这是为何?”王进士道:“年兄有所不知,前岁三四月间,舍妹促亡,尸首被风撮去,并没处找寻。方才门口看见这位年嫂,还不敢认得十分真切。今对面一看,的是舍妹无疑了。但不知是何时来到这里?”石生答道:“就是年前四月间走来的。”王进士哭道:“这分明也是借尸还魂了。如何还肯认我?”秋英道:“王家哥哥,不必悲痛。你看我待蔡家哥哥如何?就叫他也跟我一样罢了。”秋英叫春芳出来,仍拜王进士为兄。方才大家到了前厅,坐席。席终而散。朱夫人见是王小姐借尸还魂,仍旧认为义女。不时的来接去。这王进士在胡员外家住了月余,临起身回家时,又到石生家里来看春芳。说道:“妹子路途遥远,委实不便接你。但愿妹丈选到广州左近,姊妹见面,庶可不难了。”春芳道:“这是哥哥属望的好意,只恐妹子未必有这样造化。”王进士又与石生、朱良玉、蔡敬符盘桓了一天。次日就起身往广东走了。从此石茂兰、胡员外、朱良玉、蔡敬符四姓人家,俱成亲戚你往我来,逐日不断。
但不知房翠容小姐与石生后来如何见面?再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六韬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医家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