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建奇功全家受荣华
建奇功全家受荣华
话说石生在广州做巡抚。忽有边吏来报说:苗寇大发,抢夺人家的钱财,虏掠人家的妻女。声势甚是汹勇。石生不敢隐匿,据实奏知皇上。皇上旨下:特加石茂兰兵部尚书衔,令挂帅印前去平定。石生接旨已过,退入内宅。向秋英夫人道:“下官只通文墨,那晓得军旅。一旦身任元戎,何以克称厥职。烦夫人代为平才,下官好再作道理。”秋英答道:“朝廷旨无容抗违,臣子职分理应御侮。老爷一去,开国承家,端在此举。安可以英雄态故作懦夫状。战阵之事,贱妾颇悉大略。若不弃嫌,情愿亲躁旗鼓,随营办事。”石生大喜道:“夫人既有这番韬略,下官才觉放心。”
次日,就在演武厅躁兵。以秋英为先锋,以左右二营为两队。殷莫磐情愿军前效力,就以他为监军。率领马步兵丁两万余人,分下已定。正是人马强壮,器械鲜明,直往边庭进发。一路行来,俱是秋英究九了地势,然后扎营。来得与苗寇相近,择了一个高埠去处,安下了营盘。秋英向石生道:“苗寇依山靠海,出没无常。今日大军初到,人困马乏。苗寇以逸待劳,夜间必来劫寨。当预作准备。”石生道:“号令全凭出自夫人,下官坐镇中间而已。”秋英就把两队人马分为四路埋伏。去大营不过二三里许。寨中只留三二十人藏在一边,候劫寨的风信。苗寇来到营中,见是个空寨,必然抢夺东西。就以放炮为号,四面杀来,必获大胜。分付停当。寨旁有一座小山,秋英同石生躲在山上,远远料望。
是夜,苗寇见官兵扎下营寨。商议道:“官兵方从远来,必然疲倦。今夜乘黑劫寨,是为上策。”其中有一个头目,叫做赛天王。领了两千人马,暗地闯入官兵寨中。四下一看,并无兵马。只剩得许多器械,就下得马来。这个抢衣甲,那个抢弓箭,你东我西。赛天王也约束不住了。寨中的伏兵见其人乱,放了一声号炮。四面伏兵一齐杀来。苗寇知是中计,出寨急走。早被官兵紧紧围住。左右冲突,再不能出去了。杀到天明,苗寇只落得一二十人,乘间窃逃而去。
秋英石生下山回寨。宰牛杀羊,犒劳军士不题。石生向秋英道:“今日之功,建自夫人运筹决胜。苗寇平定应无难矣。”秋英答道:“老爷休要矜张。疆场之事,一彼一此,势不两立。苗虽小蠢,断难长甘退舍。”石生闭口无言。却说赛天王领着一二十名败卒,奔回本寨。禀知寨主哪思哩说:“官兵神妙不测,难以争胜。”哪思哩道:“我只说石巡抚是个白面书生,不谙军务。那料想被他杀的这般尽绝,此仇不报,何以雄据一方,图谋中原呢?”又差人来下战书,石生批道:“约于来月十六日会战。”秋英向石生道:“苗寇再来,必然统领大众,以图报仇。”少有疏忽,尔我恐为所虏。”石生道:“这当怎处?”秋英道:“老爷放心,贱妾自有运用。”
到得那月十六日,黎明时分。秋英着守营寨造一楼车:高三丈有余,坐在上面以便望敌。石生领着左右两队大军,一鼓而出。走了不过十里,望见敌垒了。又向前走了三五里路,已与苗寇对锋。从那阵前闪出一位苗王,身披铠甲,手执铁矛。厉声问道:“来将何名?敢侵犯吾境?”石生答道:“吾乃巡抚石茂兰。奉命讨贼,速速下马投降,免你一死。”苗王大怒骂道:“好死囚,你前日折损我许多的人马,今日又在阵前夸口。看我拿你下马,以报前仇。”摧马挺矛,直取石生。石生终是个文字官,不会厮杀。见苗寇上来的凶猛,料敌他不过。拨马便走,跑不半里,就跌落马下。苗王急忙使矛刺来。忽见一人,把石生背在身上,腾空而去。苗寇一直追赶。秋英在楼车上遥望,败卒将近。把兵符一摆,陡起了一阵黑风,对面看不见人。那苗寇撤身转回。这边金鼓齐鸣。苗寇正摸路时,自相残杀,早已血流满地,尸横遍野。
苗王哪思哩回到寨中,与众首领商议道:“石督府营内,定有异人。不可以智力相角。莫若暂且投降为妙。众人俱不愿意。却说石生被那个人背到寨后,把石生放在地下。说道:“大人已脱敌难,请缓步回寨去罢。”石生问道:“你是何人?幸蒙相救。”那人答道:“我乃王诠,蒙大人不念旧恶,周济念氏回籍。无可图报,故特来一救,聊当结草。”说罢,再看不见人了。石生回寨,暂且不提。
却说哪思哩与众人计议道:“石镜山朝阳洞,有一个百花公主,法能剪纸成兵。请他来相助一阵,或者能制伏官兵,也未可知。遂立时着人持书去请。那公主拆书一看,慨然应许。率领一万人马而来,与苗寇合为大营。又来搦战。秋英向石生道:“出阵不用旁人,待贱妾与殷莫磐,俺两个出去收功罢。”秋英戎装当先,殷莫磐随后。只领五六千人马,径赴阵前。那边百花公主当头,哪思哩殿后。统领数万锐卒,从南杀来。望见官兵寡少,就四下里团团围住。秋英用护罩法把自家的兵马护定,任他左攻右击,总不能伤损一个。只见苗阵内有人背一箱子,周遭跑走。那兵马越杀越多,不计其数。秋英窥透其术,把兵符向上一摆,忽然一声霹雳,雨如盆倾。那苗兵渐渐减去,落地的多是纸人纸马,被雨一淋,就不能动移了。秋英把兵符又往下一摆,这边的兵马渐觉众多。杀了半个时辰,就有十万天兵,把百花公主、哪里哩两路人马杀的几乎片甲不回。百花公主领着残兵仍归本洞。哪思哩回寨,瞒怨道:“我要投降,你们不肯。又惹了一场大辱。”有众头目,莫敢发言。
再说秋英回的寨来,殷莫磐问道:“此阵虽获大胜,倘苗寇再来为之奈何?”秋英答道:“这一阵苗寇俱胆战心惊,不久即来投降了。何烦再动干戈。”果然,次日苗王遣人赍降表来投降。其表曰:
伏惟:圣德同天,无远弗届。异域无识,狡思启疆。兹经大兵所剿,始信王化难越。嗣后愿备远服,共沐皇风。如违纳贡之常,甘受后至之戮。
石生据其降表,奏闻朝廷。圣上准其投降。石生又极力劝化了一番,方才班师。苗王亲送石生百有余里,然后归寨。这正是:
奏捷马敲金镫响,破敌人唱凯歌还。
石生作诗一首,赞秋英道:
兵家岂第论虚孤,帷幄运筹防不虞。
娘子称军惟唐主,妇人夸戎成伯图。
只知男辈多雄略,那料女流有武夫。
簪珥暂当甲胄用,旌旗指处瞻城乌。
却说秋英与石生回了衙门,着人摆上香案默祝,圣母把神书兵符俱各收去。圣上因石生有功,特升兵部尚书,协同内阁办事。诰封秋英为轿浞蛉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治道立昌文德,不废夫武功。勋猷大就,男谋必需乎女助。尔蔡氏乃浙江布政使司石茂兰之侧室,夙树芳型,尤多雄略。务效忠于王家,不惮亲躁旗鼓。思克相于夫子,罔恤身历疆场。兹尔平苗有功,诰封尔为轿浞蛉恕S谙罚紫泥焕彩,用标一时之荣。彤管流辉,永垂不朽之誉。
石生赴京上任,谢恩已毕。又请了两付冠诰,封赠翠容春芳。住有半年,秋英向石生道:“人生世上,富贵尚至卿相尊荣极矣。有远虑者,必须急流勇退,方可善全始终。不然树大招风,恐无日不在摇动中也。”石生道:“夫人所见极高,下官不久即当告退。”是岁正该会试,石生又主一次大场,收了许多门生。程斤程覃俱列门下。大场已过,遂因脚病,不便动转。告老致仕而还,仍归襄阳居住。
石生思念,发迹虽在襄阳,罗田终系故土。先人坟墓所在,祭扫如何便宜。后翠容生二子,聘胡员外两位孙女。秋英生一子,聘朱良玉之女为妻。春芳生一子,聘蔡敬符之女为妻。石生领着翠容母子仍回罗田。秋英春芳母子,俱住在襄阳。石生一年襄阳,一年罗田,两下往来,甚是如意。嗣后石生四子,俱经高发。朱举人□了词林,蔡敬符中了正科。殷莫磐以随营有功,做了兵备守道。王曰灼做了知府。石生晚年康健,直活到年近百余,方损馆舍。退升这日,天鼓齐鸣。奉旨谥为“武勇公”崇祀□□。翠容二子,一支承祧本宗,一个过继房门。至今石生之后,一支黄州,两支襄阳。石氏后裔,因其先人皆蒙鬼神护佑。买了一处大宅子,就中盖一寺院。前殿是佛祖,中殿是观音,后殿是太白金星。招募僧道,治买祭田。俎豆馨香,四时不绝。石氏人口蕃盛,登嵬科,做显宦者代不乏人。因石生功德之所积也。亦何非鬼神之默助乎。后人有诗总断道:
二气弥纶布太空,何论南朔与西东。
形声超出见闻外,灵爽默浮自流通。
传纪降华事非谬,礼称去禅理堪穷。
人间幻态万千状,总在鬼神运量中。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菜根谭
- 国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