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出·设朝
甲申五月
【念奴娇】
(小生扮弘光衮冕,小旦、老旦扮二监引上)
高皇旧宇,看宫门殿阁,重重初敞。满目飞腾新紫气,倚着钟山千丈。祖德重光,民心合仰,迎俺青天上。云消帘卷,东南烟景雄壮。
一朵黄云捧御床,醒来魂梦自徬徨;
中兴不用亲征战,才洗尘颜着衮裳。
寡人乃神宗皇帝之孙,福邸亲王之子,自幼封为德昌郡王。去年贼陷河南,父王殉国,寡人逃避江浦,九死余生;不料北京失守,先帝升遐,南京臣民推俺为监国之主。今乃甲申年五月初一日,早谒孝陵回宫,暂御偏殿,看百官有何章奏。
(外扮史可法,净扮马士英,末扮黄得功,丑扮刘泽清,文武袍笏上)
再见冠裳盛,重瞻殿阁高;
金瓯仍未缺,玉烛又新调。
我等文武百官,昨日迎銮江浦,今早陪位孝陵;虽投职名,未称朝贺,礼当恭上表文,请登大宝。
(众前跪上表介)南京吏部尚书臣高弘图等,恭请陛下早正大位,改元听政,以慰臣民之望。恭惟陛下呵——
【本序】潜龙福邸,望扬扬,貌似神宗,嫡派天潢。久着仁贤声誉重,中外推戴陶唐。瞻仰,牒出金枝,系连花萼,宜承大统诸宗长。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皇。
(四拜介)
(小生)寡人外藩衰宗,才德凉薄,俯顺臣民之请,来守高帝之宫。君父含冤,大仇未报,有何面颜,忝然正位。今暂以藩王监国,仍称崇祯十七年,一切政务,照常办理。诸卿勿得谆请,以重寡人之罪。
【前腔】休强,中原板荡,叹王孙乞食江头,楼止榛莽。回首尘沙何处去,洛下名园花放。盼望,兵燹难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剑无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贺当阳。
(众跪呼介)万岁,万万岁!真仁君圣主之言,臣等敢不遵旨。但大仇不当迟报,中原不可久失,将相不宜缓设,谨具题本,伏候裁决。
(上本介)
【前腔】开朗,中兴气象,见罘罳瑞霭祥云,王业重创。不共天仇,从此后尝胆眠薪休忘。参想,收复中原,调燮黄阁,急须封拜卜忠亮;还缺少百官庶士,乞选才良。
(小生)览卿题本,汲汲以报仇复国为请,俱见忠悃。至于设立将相,寡人已有成议,众卿听着:
【前腔】职掌,先设将相,论麒麟画阁功劳,迎立为上。捧表江头,星夜去拥着乘舆仪仗。寻访,加体黄袍,嵩呼拜舞,百忙难把玺符让。今日里论功叙赏,文武谁当。
众卿且退,午门候旨。
(小生、内官随下)
(外、净、末、丑退班立介)
(外)若论迎立之功,今日大拜,自然让马老先生了。
(净)下官风尘外吏,焉能越次而升。若论国家用武之际,史老先生现居本兵,理当大拜。
(向末、丑介)四镇实有护驾之劳,加封公侯,只在目下。
(末、丑)皆赖恩帅提拔。
(老旦扮内监捧旨上)圣旨下:凤阳督抚马士英,倡议迎立,功居第一,即升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入阁办事。吏部尚书高弘图、礼部尚书姜曰广、兵部尚书史可法,亦皆升补大学士,各兼本衔。高弘图、姜曰广入阁办事,史可法着督师江北。其余部院大小官员,现任者,各加三级;缺员者,将迎驾人员,论功选补。又四镇武臣,靖南伯黄得功、兴平伯高杰、东平伯刘泽清、广昌伯刘良佐,俱进封侯爵,各归汛地。谢恩!
(众谢恩介)万岁,万万岁!(起介)
(外向末、丑介)老夫职居本兵,每以不能克复中原为耻,圣上命俺督师江北,正好戮力报效。今与列侯约定,于五月初十日,齐集扬州,共商复仇之事。各须努力,勿得迟延。
(末、丑)是。
(外)老夫走马到任去也。正是:重兴东汉逢明主,收复中原任老臣。(别众下)
(末、丑欲下介)
(净唤介)将军转来。
(拉手话介)圣上录咱迎立之功,拜相封侯。我等皆系勋旧大臣,比不得别个。此后内外消息,须要两相照应,千秋富贵,可以常保矣。
(末、丑)蒙恩携带,得有今日,敢不遵谕。
(末、丑急下)
(净笑介)不料今日做了堂堂首相,好快活也。
(副净扮阮大铖探头瞧介)
(净欲下介)且住,立国之初,诸事未定,不要叫高、姜二相夺了俺的大权。且慢回家,竟自入阁办事便了。(欲入介)
(副净悄上作揖介)恭喜老公祖,果然大拜了。
(净惊问介)你从那里来?
(副净)晚生在朝房藏着,打听新闻来。
(净)此系禁地,今日立法之始,你青衣小帽,在此不便,请出去罢。
(副净)晚生有要紧话说。
(附耳介)老师相叙迎立之功,获此大位;晚生赍表前往,亦有微劳,如何不见提起?
(净)方才宣旨,各部院缺员,许将迎驾之人叙功选补矣。
(副净喜介)好,好!还求老师相荐拔。
(净)你的事何待谆嘱。(欲入介)
(副净)事不宜迟,晚生权当班役,跟进内阁,看看机会何如。
(净)学生初入内阁,未谙机务;你来帮一帮,也不妨事,只要小心着。
(副净)晓得。(替净拿笏板随行介)
【赛观音】(净)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副净)莫忘辛勤老陪堂。
(净)殿阁东偏晓雾黄,(副净)新参知政气昂昂;
(净)过江同是从龙彦,(副净)也步金阶抱笏囊。
- 推荐作品: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