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历史
《太平御览》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翰林学士李昉奉诏主纂,扈蒙、王克贞、宋白等13人参与修撰。全书1000卷,分55部,引用古今图书及各种体裁文章共2579种,与同时编纂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合称为宋四大书。
该书的编纂,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完成于八年十月。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赵炅诏改今名。纂辑时充分运用了皇家的藏书,并多用前代类书为蓝本修订增删而成,所以《太宗实录》说它是以前代《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编纂而成。
《太平御览》所引用的各种书籍,未必都是宋初尚存、馆阁所储的。但《修文殿御览》、《文思博要》已失传,《艺文类聚》只有百卷,《太平御览》就成为当时现存最大的类书。该书卷首载有《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详记引用诸书名称,共列一千六百八十九种,其实尚未包括所引古诗、古赋、铭、箴等在内。此《纲目》是成书以后好事者所作,已载于南宋刻本。
该书纂集宏富,所引用五代以前的文献、古籍,十之八九今已失传。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看不到原书,还可以从这部书里寻找断篇残简。由于《御览》所据为宋代以前古本,故对现存先秦、汉、唐经史典籍,多能刊正其脱漏错讹。作为循部依类检索古代资料的宝库,该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编纂方面,该书体例时有失当,类目亦有重复,引用书名往往错乱,是其不足之处。
该书上海涵芬楼本为最佳版本。1960年,中华书局又用该本重印,为今通行本。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淮南子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