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历史
《太平御览》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翰林学士李昉奉诏主纂,扈蒙、王克贞、宋白等13人参与修撰。全书1000卷,分55部,引用古今图书及各种体裁文章共2579种,与同时编纂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合称为宋四大书。
该书的编纂,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完成于八年十月。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赵炅诏改今名。纂辑时充分运用了皇家的藏书,并多用前代类书为蓝本修订增删而成,所以《太宗实录》说它是以前代《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编纂而成。
《太平御览》所引用的各种书籍,未必都是宋初尚存、馆阁所储的。但《修文殿御览》、《文思博要》已失传,《艺文类聚》只有百卷,《太平御览》就成为当时现存最大的类书。该书卷首载有《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详记引用诸书名称,共列一千六百八十九种,其实尚未包括所引古诗、古赋、铭、箴等在内。此《纲目》是成书以后好事者所作,已载于南宋刻本。
该书纂集宏富,所引用五代以前的文献、古籍,十之八九今已失传。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看不到原书,还可以从这部书里寻找断篇残简。由于《御览》所据为宋代以前古本,故对现存先秦、汉、唐经史典籍,多能刊正其脱漏错讹。作为循部依类检索古代资料的宝库,该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编纂方面,该书体例时有失当,类目亦有重复,引用书名往往错乱,是其不足之处。
该书上海涵芬楼本为最佳版本。1960年,中华书局又用该本重印,为今通行本。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杂家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