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部·卷三十六
○瀵水
《尔雅》曰:瀵水出尾下。(瀵,敷问切。汾阴有水口如车轮,名为瀵。尾犹底也。)
《列子》曰:禹之治水而失涂,谬之一国,其名终北,不知际畔,无风雨霜露鱼禽草木。国中有山名壶岭,顶有穴,状若圆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国人饮神瀵,力志平和,过则醉,经旬乃醒也。
瀑布水
《水经注》曰:漯水又南入山,瀑布飞梁悬河注壑,崩湍十许丈,谓之马落山。
《幽明录》曰:衡山三峰最为竦桀,自非清霁素朝,不可望见。峰下有泉飞流如舒一匹绢,分映青林,直注山下,虽纤罗不动,其上翛翛恒凄清风也。
《临海记》曰:郡西北有白鹄山,山有池水悬注,遥望见如倒挂白鹄,因以名山,上有深湖,湖中又有鱼,如二百斛船大,长二丈许。
《罗浮山记》曰:罗岭之南有瀑布,挂泉四十馀丈。
周景式《庐山记》曰:泉在黄龙南数里,即瀑布水也,土人谓之泉湖。其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於林峰表出,望之若悬索,注水处石悉成井,其深不测也。
何尚之《清暑殿赋》曰:深波奔上,瀑布悬下。
孙兴公《天台山赋》曰: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
竺法真《登罗山疏》曰:增城县有石沟,深广三丈,有两瀑布皆同注此沟。相传云是仙人流杯池水。
○温泉
《华阳国志》曰:邛都县南有温泉,冬夏长热,其源可汤鸡豚,下流澡洗治宿病,馀多恶水,水神自司,不可秽污,及沉乱发照面,使人恶疾。
《幽明录》曰:始兴灵水源有汤泉,每至霜雪,见其上蒸气高数十丈,生物投之,须臾便熟。
《吴录》曰:始兴县有始兴山,山出温泉,可以瀹鸡。
《山海经》曰:温水出空峒山,山在临汾,南入河,迳阳北也。
《幽明录》曰:艾县辅山有温冷二泉,同出一山之足,两泉发源相去数尺,热泉可以瀹鸡,冷泉常若冰生。
《博物记》曰:不周山六川之水,温如汤也。
《辛氏三秦记》曰:始皇生时,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车行桥下,金石柱见存。西有温泉,俗云始皇与神女戏,不以礼,女唾之则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后人因洗浴。
《江乘地记》曰:东南三十五里有汤泉,半冷半温,共同一壑。
盛弘之《荆州记》曰:新都县有温泉,冬月,未至数里,遥见白气如烟,上下交映,状如绮疏。又有车轮双辕形,世人传,昔有玉女乘车自投此泉,人时见女子姿仪光丽,往来倏忽。人造泉有一声,则沸从下出,而不可止也。
又曰:枣阳县界有温泉,其下有田,资以浸灌,一年三熟。
王孚《安城记》曰:宜阳县南乡有温泉焉,以生鸡卵投其中,熟如煮也。
伏琛《齐地记》曰:曲城东七十里有温水,水如汤沸,可疗百病,煮物无不熟也。
《水经注》曰:温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杜彦回曰,可治百病,水清则病愈,世浊则无验。
○潢
《说文》曰:潢,积水池也。
《晏子春秋》曰:景公与晏子立曲潢之上,公望见齐国,问晏子曰:"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曰:"非贱臣之所敢议。"
○津
《论语》曰: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言数周流,自知津处。)
《晋书》曰:雷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忽於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投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投者惧而返。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石虎起河桥於灵昌津,采石为中济,石无大小辄随流,用功五百馀万而终不成。虎遣散骑侍郎崔收沉璧中流告神,已,地震水流莫不倾坏,压死者百馀人。虎甚怒,乃斩工匠,止作而还。
又曰:慕容德正月渡黎阳津,流澌冰合,邺令韩轨言於德曰:"光武渡滹沱,澌冰自合;大王济河,天桥自成。灵命所扶,征兆已见。"德大悦,改黎阳津为天桥津。
《郡国志》曰:陕州平陆县小平津,张让劫献帝处。南岸有勾陈垒,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处。
又曰:杜预造河桥於富平,即此也。
又曰:曹州离狐县有延津,澹台子羽投璧断蛟处。
郦善长注《水经》曰:旧东郡白马县神马亭,有神马寺,去白马津可二十许里,东南去白马县故城可五十里。《开山图》所谓白马山也,山上常有白马群行,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
又曰:吕望,东海人也,老而无遇,以钓干周。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七十则屠牛朝歌,行年九十,身为帝师。
又曰:弘农郡有窦津,说者咸云,汉武微行相谷遇辱,感窦其妻深识,既反,厚赉赏焉,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是也。
又曰:云中、定襄之间有津,曰君子济。昔汉桓帝十三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津长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资费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於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
又曰:河水东北为长寿津。
《述征记》曰:凉城至河寿津六十里,河之故渎在焉。
《异苑》曰:石勒元初十一年,伐刘曜於洛阳,从大河南济,时冻将合,军至而冰自泮,舟楫无阂,遂生擒曜,谓是神灵之助,改名灵昌津。
《吴越春秋》曰:勾践入吴,吴王遣之,越王伏不敢起,吴王遂引上车,范蠡为执御,至三津之上,仰天长叹,泪下沾襟,曰:"嗟乎!孤厄也,不意复生渡此津!"
○渚
《释名》曰:渚,遮也,能遮水从傍回也。
《诗》云: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汝信处。
又曰:鱼潜在渊,或在於渚。
又曰: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
《广雅》曰:渚,处也。
《晋书》曰:温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水,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异路,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中风,至镇未旬而卒。
又曰:殷羡,建元中为豫章太守,去郡,郡人多附书一百馀封,行至江西石头渚岸,以书掷水中,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非是致书邮。"故时人号为投书渚。
《吴兴记》曰:乌程西风渚者,防风氏国也。
《幽明录》曰:淮南牛渚津水极深,无可算计,人见一金牛,形甚瑰壮,以金为锁绊。
《文选》诗曰:双燕游兰渚
○潏
《释名》曰:潏,术也,堰使水郁术也,鱼梁水碓之类也。
《尔雅》曰:人所为曰潏。(犍为舍人曰:人力水为居止。)
○沚
《释名》曰:沚,止也,水可以止息其上也。(《广雅》同。)
《诗》曰:溯回从之,宛在水中沚。
又曰: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传》曰:涧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坻
《说文》曰:秦谓陵阜曰坻。
《释名》曰:坻,迟也,能小遏水使流迟也。
贾谊《鵩鸟赋》曰:乘流爰逝兮,得坻则止。
○湄
《神仙传》曰:河上公,汉景帝时结草为庵於河之湄,常读《老子》,帝不解《老子》,数事遣问,公不答。帝驾从之,公即跃身空中矣。
○濆
《说文》曰:濆,水涯也。
《诗》曰: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又曰: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涘
《说文》曰:涘,水涯也。
《诗》曰:绵绵葛藟,在河之涘。
又曰: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波
《释名》曰:风吹水成文为澜。澜,连也,波体转流相及连也。小波曰沦,沦,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
《诗》曰: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魏志》曰:魏明帝至广陵,临江观兵,见波涛汹涌,叹曰:"此天所以限南北也。"遂归。
又曰:徐宣从文帝於广陵,六军乘舟,风浪暴起,帝船回倒,宣时病在后,凌波独前,群僚无至者,帝壮之,迁尚书。
《益都耆旧传》曰:张霸为会稽太守,入海捕贼,遭疾风晦冥,波水涌起,士卒惊白霸,霸曰:"无得恐,太守奉法追贼,风必不为害。"须臾风静波止。
《庄子》曰:孔子游乎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有渔父者,孔子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渔父语讫刺船而去,延缘苇间,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挐音,而后敢乘。(挐,船棹也。)
《淮南子》曰:武王伐纣,渡盟津,阳侯之波逆如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於是,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瞋目而麾之曰:"余在,天下谁敢害吾意者!"於是风霁波罢。
又曰:楚国之人有乘船而遇大风者,波至而恐,自投于水。非不贪生而畏死,或恐死而忘生也。
《世说》曰:桓宣武在南州,与会稽王会於溧洲,于时漾舟江侧,谢公亦在,狂风忽起,波浪鼓涌,非人力所制,桓有惧色,会稽王亦微异,惟谢公怡然自若。顷间风止,桓问谢曰:"向那得不惧?"谢徐笑答曰:"何有三才同尽理。"
《孔丛子》曰:子顺谓韩王曰:"胡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所患同也。"
《广雅》曰:阳侯,涛大波也。
《战国策》曰:或谓公叔曰:"乘舟漏而不塞,则舟沉矣;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今公自以辩於薛公,是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也。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