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类·卷十六
◎钱月江学士
国初十郡大社,以宋既庭、尤西堂诸君执牛耳,华亭钱学士金甫与焉。金甫字月江,人颇伉爽,会行觞于千人石,有中翰邵君延龄,猝然问月江曰:“松有钱芳标,岂君族耶?”月江对曰:“无服族叔。”邵君即曰:“此乃非人,前欲补我缺。再三挽我许金五百,我昨往索,转令阍人饰词拒我。”盖国初铨政,尚沿明例,科中需次,若今之候廪截缺,可上下其手也。因大诟。月江时亦被酒,攘臂而起曰:“不知我叔而詈之,是詈叔也,已不可;知我叔而詈之,即詈我也,乌乎可!”势将用武,幸十郡士交为之解,乃罢去。
未几有鸿词之举,月江被征,而举主则殊未谋面,促迫就道。至都,进谒,修师生礼,谛视其人,似曾相识,握手问曰:“君知仆相攀之意乎?”对曰:“必有行卷流传,谬尘青目。”曰:“非也。”曰:“然则知交扬诩乎?”曰:“亦非也,君之得举,以老拳得之,仆即千人石上作鸡肋者。《国策》云:‘昔为人妻,则不欲其詈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詈人也。’君为族叔,几不反兵,兹幸结衣簪缘,庶友朋之詈仆者寡耳。”时征车未齐,许以庠生人北闱,举秋试,明年南宫复第殿试二甲,选庶常,宏词榜发,复列上卷,免其散馆,即授编修。居官不改儒素,足不登要人之堂,与竹垞最莫逆,朱归后亦引退。有老友刘君最狎,刘君业医,月江病,药之,竟卒。刘君大恨,录其方,置书中,以志戒,不复为人治病。后妻方妊,梦月江来而生,因名曰“梦金”,字曰“甫来”,与月江生平性情言语无一不肖。月江素工弈,梦金四五岁时立足榻上,观父与客弈,指点胜负,不爽圭撮,品入第二。后父病,仓卒间叩父何方可服,指书中方遂用之,既服,乃大惊曰:“孽矣!此即月江所误也。”翌日而殁。窃叹密友关切,而粗工自用,即以卤莽报之。好谈歧黄者,尚慎旃哉。
◎潘德舆之气节
山阳潘解元德舆,所著《养一斋诗文集》与李申耆集同名,其学行亦原本经术,负时令望。阮文达公及朱庄恪公桂桢、周文忠公天爵督漕运时,皆愿与纳交。文忠至,欲微服往郊外相访,潘以义无所居,徒骇流俗,力辞。文忠喟然有望尘之叹。世两贤之。
◎阎正衡之苦学
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后补诸生,应省试,益鬻产购书数千卷,日夜读之,其学益充。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与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学政顾云臣,将以优行贡,巡抚某以是科多乞巡抚恩,正衡独不知乞恩,持不与。学政以博通古今,孤介绝俗,特疏荐之,旨授训导。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管、荀、韩非、墨子、韩文、杜诗莫不手抄。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然不多作。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谢绝声华,专精绍述,后来学者,仅见斯人。王闿运以为船山之畴,朱克敬尤推重之,尝赠诗曰:“閒气蟠湖曲,开荒毓俊英。经心穷汉宋,文笔扫元明。旷代闻知业,空山独往情。常同一夬,何暇论时名。”
◎金海住之诚朴
金海住尚书甡,中壬戌状元,值上书房,质庄亲王为其弟子。公善时文应制诗,王善学之,卒以名世。公性直鲠,遇诸皇子有嬉笑者,即面折之;体肥伟,夏日裸体园中,初无忌惮。时禁庭词臣,皆有所贡献,公遇万寿节,贡莱石菊花一枚,号曰东篱。寿友同事者诮其陋,公曰:“天子富有四海,何所不备?奚赖吾辈措大所贡献。其所收纳者,联君臣之情故尔。此物吾所珍惜,故贡诸丹陛,亦野人献芹意耳。”人皆服其诚朴。
◎高愈之清窭
明季讲学诸家,入国朝后,东林高、顾两家子弟,颇能不陨其家学。攀龙从孙愈,世仍廉白,守静不苟,晚岁清窭至极,啜粥七日矣,方挈其子临城瞩眺,不改其乐。尝曰:“士求自立,当自不忘沟壑始。”人有仇忿,至愈前,辄自愧曰:“是可令紫超见乎?”乡人以道学相诋其,至于愈,佥谓此醇备长者也。同县顾栋高,事愈谈经,诲诱不倦,栋高每叹曰:“便便之腹真五经笥,但不为孝先之假卧耳。”仪封尚书抚吴,尝请主东林会讲,愈以疾辞。
◎刘端临之学行
宝应刘端临先生台拱,学宗康成,行仪紫阳。举乡试后,两上公车,不复出。为丹阳训导,课士之暇,闭门著书。事继母至孝,常家信来,辄目先觉。一夕,忽心动,遣急归视,母果病且剧,亟营医药以进。母爱之曰:“如吾子不过所生耶。”连遭二亲丧,哀毁过情,蔬菲四年,人以为难。
◎湘阴张力臣
湘阴张力臣名自牧,喜读书,日尽四万字。少从其父受毛诗、春秋、左氏传,既长,尤务博览,九流百家之书无不读。喜通宾客,老儒、悍将、文士、浮屠、老庄之流,弹琴、击筑、剑客、医师以至达官、富商,无不延接,宴饮酬答无虚日。夜二鼓乃读书,晨起略能背诵。尝有游士呈诗数卷,次日复往,阍人难之。游士怒,叫骂索诗,自牧急出留坐,因诵所呈诗,某章有心得、某章学古太似、某章率意宜删,竟卷不遗一字。因赠以金,使归勤学,游士惊谢而去。
- 推荐作品: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法家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