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术类·卷三
◎鄂尔泰
西林鄂文端公尔泰总督云贵时,云抚江阴杨文定公方获谴,新巡抚朱纲多方罗织,至欲用刑讯。兵民汹汹,为文定颂冤,谋群起击纲,公好言抚慰之,复厉声责纲曰:“过汤阴岳忠武庙,见铁人乎?”狱得解。高宗即位,首召文定,文定旋奏公处置苗疆非善策,公不以为忤。
文定没,公经纪其丧,哭之哀。世宗时,合河孙文定公被诬有婪赃,据以入告者,亲王也。上询之鄂文端公,公曰:“孙嘉淦性或偏执;若操守,臣敢以百口保之。”上意解,即命公弟讯问,事白,抵诬者罪。公弟名尔奇,时与文定同以少司空兼祭酒,亦贤者也。
◎甘庄恪官粤
甘庄恪官粤西臬司,平反一冤狱。宣化县有武举黄国宁家失盗,陆续缉获九人,府县审明,定招解司。其首犯某,则黄国宁之妇翁也。公疑之,示期亲审,唤首犯某至,但痛哭呜咽不能出一语,公曰:“尔以妇翁行劫女婿,良心丧尽,自作自受,尚有何词?”因诉曰:“天下岂有此人情哉?小人女儿现在,亲戚往来无少异,何为邀外人行劫女儿家?求爷细察之。不然,小人死不见天日矣。”公曰:“汝既非真盗,府县审时,何为输服乃尔?”泣曰:“三木之下,何求不得?等死耳,较犹缓须臾也,何惮而不招哉!”
公令言其情,供曰:“女婿家失事之次日,闻而往视,时盗已远飏,小人为潜行踩缉。今所获在官之黄必正等,皆小人所缉获者。各盗衔恨,遂诬以招邀为首。府县不察,夹打成招。”又审至一廖日恒者,察其状貌,为朴实农民,不类盗,又疑之。诉曰:“小人冤无可辨,惟现有一证求验。”视之,乃织布所用之扣,以分析经丝者。诘:“此何为证?”答曰:“盗凭赃定,所以指为盗,以家有白布一疋,此布乃小人母所织,即用此扣经而成之者,共几千几百几十扣,试取验之。”
细数赃布,不爽一丝。诘:“尔既非盗,县役何为至汝家起赃?”答曰:“盗等诬扳也。小人与武举村邻,因往某山取竹备用,见黄必正等五人在山中偶语,怪之。次日,闻黄家失盗,因思必某等所为,遂语泄,诸盗乃以此弋获。盗等衔恨,遂诬扳受累。”徐审至黄必正等,反复究诘,乃合供此内九人,惟必正与某某等五人实同伙行劫,其武举之妇翁及廖日恒等四人,皆诬扳者也。由是四人始得昭雪。呜呼!听断之际,不能平心静气,揆情度理,徒使三木以从事,其不至天陨霜而鬼夜哭者几希。
◎桂林陈文恭
桂林陈文恭公,以翰编改文选司,盖由特达之知,信文恭之清正,特简以清铨政耳。我朝设协办大学士,亦由文恭始,盖一时乏缺出,特设此衔以明眷重之意。其抚江苏时,值旱饥,遣官至湖广买米数十万石,被风阻停泊。公驰诣泊所,虔祷风转,米艘迅到江南,饥民欢声动地,此政迹之一端耳。幕中有一葛姓,昆山人,布衣随公,宦游至老,赞助甚多。公子孙至今蕃衍,科第不绝,虽贫族细民,从未有涉官讼者,可信名德贻谋之远。
◎蒋攸銛任滇藩
乾末嘉初,滇省运铜为最苦之差,一经派出,即身家不保。推原其故,凡全滇属员中有亏短者、有才具短绌者、有年迈者,本管道府即具报委令运铜。于承领运脚时,即禀明藩司,将所短各数扣留藩库,以至委员赤手动身,止有卖铜一法,所短过多,或报沉失,或交不足数至参革而止,此数十年弊政也。
自蒋砺堂相国攸銛任滇藩,查得铜碱内有提拉水泄一项,每年应发银二十万两,八成给发,扣存二成,得四万两。于四正运每船津贴银八千两,副运减半,于起运时给发一半,船至湖北,全给之。保举运员,须本管府道加考,以并无亏空、年力正强为合格。此法行至道光年,尚无更变,人不以为畏途矣。见崇庆杨袭侯国桢自定年谱。杨亦道光初藩云南者。今滇铜久不采运,旧章未必遵行,录此以为讲铜政者之一助。
◎张文和与阿文勤
张文和与阿文勤最相得。文勤子文成公初在朝列,文和视之如子弟。一日,见文成疾趋,谕之曰:“汝远到之器,当持以凝重,君子不重则不威。”文成终身诵之。刘文正与兴县孙文定(清代咸丰以上,孙文定有三人,一康熙朝大学士益都孙廷铨,一道光朝户部尚书济宁孙瑞珍,一即兴县相国,其最著者)亦最相得。文定子孝愉,官秋曹,为文正属吏,文正待之尤严,曹事悉以委之,至废寝食。文定偶以为言,文正曰:“此姑息之爱也。”文定语塞。观此,见前辈公卿之交谊,不以科场通榜、馆阁派差为厚其通家子姓也。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总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