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术类·卷七
◎左文襄
左文襄公,天资豪爽,圭角毕张,一切睥睨视之。治军新疆,廷命所谕,辄以为不是,必加驳辨,诋军机为无才,文文忠劝上召左入赞甚力。左既入枢垣,凡事必不以为然,及请旨谕允后,左又无言,始知天下事之难,固不能尽如一二人意。又左尝轻视大臣踧踖鞠躬者,以为天威不若是之可畏。初入京召见毕,退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天威咫尺之森肃矣。”于是始不敢为大言。文襄刚毅强果,已届耄年,精力不衰,虽日历兵间疾苦,未尝以况瘁形于颜色。
边塞苦寒,雪压行帐,拥絮著缁,据白木案,手披图籍,口授方略,自朝至夕,不遑暇食,军事旁午,官书山积,日必次第治理。遇将士不尚权术,惟以诚信相感孚,贪夫悍卒一经驾驭,罔不帖然。副将某在麾下颇能用命,后至江西未久即伏法,公曰:“若始终属我,何至亡其首领?”公雅喜自负,与友人书,恒末署老亮,以诸葛自况,砥砺刚介之操老而益力。
左文襄官甘肃时,一日值盛夏,解衣卧便榻上,自摩其腹,一材官侍侧,公顾之曰:“汝知此腹中所贮何物?”对曰:“皆燕窝、鱼翅也。”公笑叱曰:“恶是何言。”则又曰:“然则鸭子、火腿耳。”公乃大笑而起,曰:“汝不知此中皆绝大经纶耶。”材官出语同曹曰:“何等金轮,能吞诸腹中,况又为绝大者耶?”闻者咸捧腹。
◎彭雪琴
湘阴彭雪琴宫保玉麟,幼时玉貌风流,丰姿俊雅。邻女梅仙见而悦之,托妪致意,愿委身以从。宫保感其意,颇首肯。后格于势,事遂寝,女因而致死。宫保伤之,誓愿画梅花十万幅以报,故其《题采石矶太白楼》诗云:“诗境重新太白楼,青山明月正当头。三生石上因缘在,结得梅花当蹇修。到此何尝敢作诗,翠螺山拥谪仙祠。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十万枝。姑熟溪边忆故人,玉台冰澈绝纤尘。一枝留得江南信,频寄相思秋复春。太平鼓角静无哗,直北旌旗望眼赊。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
或谓此事未确,可以不必流传,然儿女英雄多情一辙,无庸为贤者讳也。
◎其二
彭刚直公刚介绝俗,然至性过人,幼而失怙,事母至孝,居贫奉养,先意承志。外祖母居怀宁,无子孙,公时恃佣书为活,岁不足衣食,以太夫人忧念艰难,跋涉往返五千里迎至衡阳,太夫人得奉母终天年,所谓孝思不匮者也。邹夫人以朴拙失姑爱,终身无房室之欢,自太夫人卒后遂不相面。其弟某游客秦豫,遭乱隔绝廿年,及公授安徽巡抚,见邸钞,识其名,始间关至军中,相哭,哭失声,护爱甚笃,与共寝食。而弟久客州县,服药烟成瘾,公军中犹严禁烟,以情告,公大怒,立予杖四十,斥出之曰:“不断烟瘾,死无相见。”
弟感愧自恨,卧三日夜濒死,竟绝不更服,复为兄弟如初。以其习商业,令行盐,致赀巨万,公一无所取,弟亦豪迈挥霍,恤贫笃义,乡人流落江淮者悉收恤资之,岁散万金。亦先卒,遗妾、女,与公子妇同居,以孤孙见绥后之。公自领内湖水军,及后总全军,军饷无所出,不以烦公家,前后惟领银十七万两作盐本,军饷外所应得公费,悉出以佐义举,凡出资助本县学田银二千、宾兴费银二千、育婴公费二千、修县志书独供笔札刻资银五千、独建船山书院银万二千、衡清试馆银一万两,其濂溪墓、昭忠祠、京师及各直省湖南衡永会馆,凡募助公举者动以千计;所部有功者,凯撤时及疾笃时,均举赠各万金,凡费银十万两;族中老者岁有馈,又计丁口遍资给之,凡数万金。
计其兄弟所散财几满百万,而当轴要人无一字之问,十金之遗,以孤洁无援自喜;至于对于朋友、协和群帅,煦煦恂恂,未尝有倾轧骄倨之心。五十以前,有气陵之者,必胜之而后已,其后望重年耆,人皆推敬,亦深自敛抑,诱接文士尤能折节。素工画法,兰入妙品,而尤喜画梅,全树满花,所至辄奋笔泼墨,海内传者过万本,藏于箧者一牛车不能载。尤恶浮华,厌绝馈遗。治军广东时,民士恐饷不继,共辇银十七万送军中,谢不受。及归,众以金排万人姓名,列二伞志感颂,其直万金,悉谕令各还其主,且戒其奢焉,其绣字颂功者送海幢寺中。治军严肃,恒得法外意,所诛者必可以正民俗。安庆候补副将胡开泰召倡女饮,而使妻行酒,其妻不可,遂抽刀割其腹,街巷汹汹。事闻院司,方聚议谋所以处,公适至,问之曰:“此易耳。”
遣召之来,但询名姓居止,便令牵出斩之,民大欢。湖北忠义前营营官、总兵衔副将谭祖纶,诱劫其友张清胜妻,清胜访之,阳留居密室,出伪券索偿债。得遁去,诉营将,州县皆为祖纶地,置不问。因诉于公,公先闻黄州汉阳道路藉藉,欲治之无端,得清胜词,为移总督,先奏劾祖纶,且遣清胜赴武昌质之。诏公与总督即讯,祖纶令人微伺清胜于轮船,挤之溺水死,饵其妻父母及妻刘氏反其狱。忠义营统将方贵重用事,总督昌言诱奸无死罪,谋杀无据。
公揣祖纶根据盘固,不可究诘,适总督监临乡闱,即骤至武昌,檄府司提祖纶至行辕亲讯。忠义营军倾营往观。祖纶至,佯佯若无事,公数其情事,支离狡诈,及谋杀踪迹,祖纶伏罪,引令就岸上正军法,一军大惊,然已无所及。夹江及城上下观者数万人,欢叫称快。故公之所至,老幼瞻迎,长江闻其名字,肃然相戒。牧令辑其隶役曰:“彭宫保至矣!”非独威声使然,所行事深感民心,庶乎不侮鳏寡者也。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管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