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文学部·著作
字挟风霜
淮南王刘安撰《鸿烈》二十一篇,字字皆挟风霜之气。扬子云以为一出一入,字直百金。
月露风云
隋李谔书云:“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尽是风云之状。”
文阵雄师
唐苏颋文章思若涌泉,张九龄谓同列曰:“苏生之文俊赡无敌,真文阵雄师也。”
词人之冠
唐张九龄七岁能文,太宗时为中书舍人,时号为词人之冠。
文章宿老
唐李峤为凤阁舍人,富才思,文册号令多属为之。前与王、杨接迹,中与崔、苏齐名,学者称为文章宿老。
口吐白凤
汉扬雄作《甘泉赋》,才思豪迈,赋成,梦口吐白凤。
咽丹篆
唐韩愈少时,梦人与丹篆一卷,强吞之,傍有一人拊掌而笑。觉后胸中如物咽,自是文章日丽。后见孟郊,乃梦中傍笑者。
锦心绣口
唐李白送弟序曰:“弟心肝五脏皆绣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毫雾散也。”
驱屈宋鞭扬马
《李翰林集》序: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点鬼簿、算博士
唐王勃、杨炯、卢照领、骆宾王,皆有文名,人议其疵曰: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簿”。骆好用数目作对,谓之“算博士”。
玄圃积玉
时人目陆机之文犹玄圃积玉,无非夜光。
造五凤楼
韩浦与弟洎,皆有文名,洎尝曰:“予兄文如绳枢草舍,聊庇风雨。予文是造五凤楼手。”浦因寄蜀笺与洎,曰:“十样鸾笺出益州,近来新寄浣溪头。老兄得此全无用,助汝添修五凤楼。”
梦涤肠胃
王仁裕少时,尝梦人剖其肠胃,以西江水涤之,见江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并进,有诗百卷,号《西江集》。
鼠坻牛场
扬雄曰:雄为《太玄经》,犹鼠坻之与牛场也,如其用,则实五谷饱邦民;否则,为坻粪,弃之于道已矣。
帖括
帖者簿籍之义,以帖籍赅括义理而诵之。
詅痴符
和凝为文,以多为富,有集百卷,自镂饭以行,识者非之,曰:“此颜之推所谓詅痴符也。”
焚弃笔砚
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茂先尝谓之曰:“人之为文章,常患才少,而子患才多。”机弟云曰:“茂先见兄文,辄欲焚弃笔砚。”
齐丘窃谭峭
五代时,宋齐丘欲窃谭景升《化书》以为己作,乃投景升于江。后渔人撒网,获景升尸,手中持《化书》三卷,遂改《齐丘子》为《谭子化书》。
郢削
《庄子》:郢人垩(音恶)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斫之,尽垩而鼻不伤。故求人笔削其诗文,曰郢削。
藏拙
梁徐陵使于齐,时魏收有文学,北朝之秀录其文集以遗陵,命传之江左。陵还,渡江而沉之,从者问故,曰:“吾与魏公藏拙。”
韩山一片石
庾信自南朝至北方,惟爱温子升所作《韩山碑》。或问北方何如,信曰:“惟韩山一片石堪与语,余若驴鸣犬吠耳。”
福先寺碑
裴度修福先寺,将求碑文于白居易。判官皇甫湜怒曰:“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度亟谢,随以文属湜。湜饮酒,挥毫立就。度酬以车马玩器约千缗,湜怒曰:“碑三千字,每字不直绢三匹乎?”度又依数酬之。湜又索文改窜,度笑曰:“文已妙绝,增一字不得矣!”
聪明过人
韩文公尝语李程曰:“愈与崔丞相群同年往还,直是聪明过人。”李曰:“何处过人?”韩曰:“共愈往还二十余年,不曾说着文章。”
金银管
湘东王录忠臣义士文章,笔有三品:忠孝全者,金管书之;德行精粹者,银管书之;文章华丽者,斑竹管书之。
杜撰
五代广成先生杜光庭,多着神仙家书,悉出诬罔,如《感遇传》之类。故人以妄言谓之杜撰。或云杜默,非也。杜默以前遂有斯语。
千字文
梁散骑员外周兴嗣犯事在狱,梁王命以千字成文,即释之。一夕文成,须鬓皆白。
兔园册
汉梁孝王有圃名兔园,孝王卒,太后哀慕之。景帝以其园令民耕种,乃置官守,籍其租税,以供祭祀。其簿籍皆俚语之字,故乡俗所诵曰《兔园册》。
书肆说铃
扬雄曰:“好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
昭明文选六臣注
六臣;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吕向,并唐人;铣、向、周翰皆处士。
艾子
东坡有《艾子》一编,并是笑话。初不解其书,后见《杂记》云:“宋仁宗灼艾,令优人竞说笑话,以忘其痛。艾子命书,亦此意也。或云子由灼艾,东坡作此,以分其痛。
四本论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庄子郭注
晋向秀注庄子《南华经》,剖析玄理。郭象窃之,以己名行世。
叙字
东坡祖名序,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字。
颜鲁公书
颜鲁公所著书,有《大言》、《小言》、《乐语》、《滑语》、《谗语》、《醉语》,皆不传。
无字
《周易》“无”作“无”。晋王述日:“天屈西北为无。”今于“无”上加一点,是古“既”字。
三都赋序
徐文长曰:皇甫谧序《三都》,足以重左太,而陈师锡之序《五代史》,不足以当欧阳永叔。则予虽无序,可也。
宫体轻丽
《唐高祖纪》:东海徐摛文体轻丽,时人谓之宫体。
自出机杼
祖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筋骨,何能共人作生活也!”
倚马奇才
桓温北征鲜卑,召袁宏倚马前作露布,手不停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文不加点
江夏太守黄祖大会宾客,有献鹦鹉者,命祢衡曰:“愿先生赋之。”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辞采甚丽。
干将莫鎁
李邕文名天下,卢藏用曰:“邕之文如干将莫鎁,难与争锋,但虞其伤缺耳。”
洛阳纸贵
左思作《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邢邵文章典丽,每文一出,京师传写,为之纸贵。
此愈我疾
陈琳少有辩才,草檄成以呈曹公。公先苦头疯,是日卧读琳檄,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
台阁文章
欧阳文忠曰:“文章有两等,有山林草野之文,有朝廷台阁之文。”王安石曰:“文章须官样,岂亦谓有台阁气耶?”
捕龙搏虎
柳宗元曰:人见韩昌黎《毛颖传》,大叹以为奇怪。余读其文,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
捕长蛇骑生马
唐孙樵书玉川子《月蚀歌》、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鞅勒骑生马。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