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四 终
历史来源
1、出自高阳氏,是黄帝孙颛顼的后裔,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颛顼有子老童,老童生子吴回,吴回生子陆终,陆终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姓,称为终姓。此支终氏望出济南、南阳。
2、出自妊姓,以祖字为氏。夏朝有太史令终古,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名字中的“终”字为姓,也称终氏。
家族名人
终古:夏朝的著名官员,那时夏桀执政,荒淫败坏,终古多次劝谏,桀王不听,终古知道夏朝将灭亡,就投奔向商汤去了。
终军:西汉济南人。少年勤奋读书,以善于说理和写文章出名,谈吐间豪情壮志非常动人,18岁时即向汉武帝上书评论国事。以后又担任谏议大夫。后来他奉命赴南越(今两广地区)王入朝,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即至,南越王愿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从,举兵杀其王及汉使者,死时年仅20多岁,被人称为“终童”。
终带:汉代校尉史。王莽时,与陈良共杀校尉,自称废汉大将军。
终郁:唐朝人,为人仁义,做县官,杜甫和他很有交情,写过不少诗赠送给终郁。
终其功:明代鸿胪寺主簿,永乐中,曾使朝鲜。
迁徙分布
(缺)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终氏是黄帝的后代,属正统华夏姓氏。远古时有个首领叫陆终,陆终的孙子辈中有人以终字为姓相传世代。而陆终的先人是黄帝。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的儿子叫老童,老童的儿子叫吴回,吴回的儿子就是陆终。终姓是黄帝后代,龙的传人。另一支终氏是起源于夏朝太史令后为商臣的终古,他的后代中就以终古为姓。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周书
- 北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明儒学案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