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提要记载
《虎钤经》·二十卷
宋许洞撰。洞字渊夫,吴兴人。登咸平三年进士,为雄武军推官,免归。寻召试中书,改乌江县簿。坐事变姓名,隐中条山。龚明之《中吴纪闻》谓,洞平生以文章自负,所著诗篇甚多,欧阳修尝称为俊逸之士者是也。是书卷首有洞进表及自序,大意谓《孙子兵法》奥而精,学者难於晓用。
李筌《太白阴符》经论心术则秘而不言,谈阴阳又散而不备。乃演孙、李之要,而撮天时人事之变,备举其占有。凡六壬、遁甲、星辰、日月、风云、气候、风角、鸟情、十八卷各分上下。后集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仁宗为守成令主,然武事非其所长;公亮等亦但襄赞太平,未娴将略。所言阵法战具,其制弥详,其拘牵弥甚,大抵所谓检谱角牴也。至於诸番形势,皆出传闻,所言道里山川,以今日考之,亦多剌谬。然前集备一朝之制度,后集具历代之得失,,亦有足资考证者。
《读书后志》别载王洙《武经圣略》十五卷,乃宝元中西边用兵,诏洙编祖宗任将用兵边防事迹为十二门,今已佚。南渡以后,又有《御前军器集模》一书,今以及宣文设奠、医药之用、人马相法,莫不具载。积四年书成,凡二百十篇,分二十卷,名曰《虎钤经》。大都汇辑前人之说,而参以己意,惟第九卷所载飞鹗、长虹、重覆、八卦四阵,及飞辕寨诸图,为洞自创耳。其四阵统论自以为远胜李筌所纂。其间亦多迂阔诞渺之说,不足见诸施行。
然考《汉书·艺文志》兵家者流,有兵权谋、兵形势、阴阳诸类,凡七百馀篇。盖古来有此专门之学,今《汉志》所录者久已亡佚,而洞独能掇拾遗文,撰次成帙,不可谓非一家之言。录而存之,亦足以备一说也。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