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内篇·篇十四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衣不务于隅眦之削,冠无觚羸之理,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且古者尝有紩衣挛领而王天下者其义好生而恶杀,节上而羡下,天下不朝其服,而共归其义。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雠。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雠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