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天官冢宰·宫正外饔
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为之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国有故则令宿。其比,亦如之。辨外、内而时禁,稽其功绪,纠其德行,几其出入,均其稍食,去其淫怠,与其奇衮之民,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其行事,凡邦之大事,令于王宫之官府、次舍,无去守而听政令。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凡邦之事,跸、宫中、庙中、则执烛。大丧,则授庐舍、辨其亲疏贵贱之居。
宫正掌管王宫中的戒令、纠察违反禁令的人。白天按时检查宫中大小官府人员的多少,记载在木版上以待考核。黄昏时敲击木梆而检查值班人员。王国有非常事故就命令宿卫王宫,对这些宿卫者也像平常一样进行检查。辨别宫外、宫内的人而禁止他们不在规定的时间出入。考察宫中官吏的功业,纠察他们的德行,检查他们的出入,合理发给他们食粮。摈弃那些放纵、懈怠的官吏,以及官吏家属中那些诡异、邪恶的人。按照什伍编制把宫中官吏的子弟组合起来,教他们礼乐射御书数。月底合计宫中官吏的报酬,年终总结宫中官吏的任职情况。凡王国有大事,就命令王宫中大小官府的人员,不要擅离职守而听从命令。春秋时节,摇动木铎告诫宫中严格遵守有关用火的禁令。凡王国有祭祀,在隶仆禁止宫中、庙中通行时,就拿火把为王照明。王丧,负责安排居丧的庐舍,要分别亲疏贵贱来安排居丧处所。
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授八次、八舍之职事。若邦有大事作宫众,则令之。月终,则均秩。岁终,则均叙。以时颁其衣裘,掌其诛赏。
宫伯负责掌管王宫中的士和庶子,凡是列在名籍上的。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安排他们宿卫的先后次序,组织他们供太子役使,还有负责分配他们宿卫时的八次和休息时的八舍的职责。如果王国有大事要发动宫中众人,就负责召集士、庶子。月底调整士、庶子宿卫的次序,年终调整士、庶子轮值的先后。按时颁发给他们夏衣和冬衣。掌管对他们的奖惩。
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王齐,日三举。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灾,则不举。邦有大故,则不举。王燕食,则奉膳,赞祭。凡王祭祀、宾客食,则彻王之胙俎。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王燕饮酒,则为献主。掌后及世之膳羞,凡肉修之颁赐,皆掌之。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以挚见者,亦如之。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
膳夫掌管王的饭食、饮料、牲肉、美味,以供养王、王后和太子。凡馈送王的饮食,饭用六种谷物做成,牲肉用六种牲,饮料用六种清饮料,美味用一百二十种,珍肴用八种,酱用一百二十瓮。王用膳每天一杀牲,陈列十二鼎,鼎中牲肉取出后都有俎盛着进上。用音乐助王进食。食前膳夫把当行祭礼的食物授给王,并先为王品赏食物,然后才吃。食毕,用音乐伴奏把食器彻回原处。王斋戒期间,每日三餐都杀牲。有大丧不杀牲,有大灾荒不杀牲,瘟疫流行不杀牲,天地出现灾异不杀牲,王国有大的军事行动不杀牲。王进午餐和晚餐时,就为王奉进牲肉,并帮助王行食前祭礼。凡王举行祭祀,或款待宾客酒食,礼毕就彻下王的胙俎。凡王因小事而饮酒,就为王进设脯醢。王与臣下燕饮酒时,就代王为主人向臣下献酒。掌管供给王后和太子的牲肉及美味。凡王用牲肉和股惰颁赐群臣的事,都由膳夫掌管。凡群臣祭祀而将祭肉馈送给王的,就接受而用作王的肴馔。对于臣下拿着挚来见王的,也这样做。夏历年终就做结算,只有供给王、王后和太子的膳食不结算。
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共祭祀之好羞,共丧纪之庶羞,宾客之禽献。凡令禽献,以法授之。其出入,亦如之。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麛,膳膏腥;冬行鲜羽,膳膏膻。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膳禽不会。
庖人掌管供应六畜、六兽、六禽,辨别它们的名号和毛色。凡是那些死的、活的、鲜的、干的畜禽及兽肉,用以作为供奉给王的牲肉,和进献给王的美味,以及供奉王后与太子的牲肉何美味。供给祭祀所用的四时珍美之物。供给丧事所用各种美味,以及款待宾客所用的禽兽肉。凡命令兽人进献禽兽,把所应献禽兽的数目交给她。庖人接受兽人所献入的禽兽以及向宾客献出禽兽也按规定的数目进行。凡用禽兽肉进献给王,春季用羊羔肉和小猪肉,用有香味的牛膏脂煎和;夏季用干野鸡肉和干鱼,用有臊味的狗膏脂煎和;秋季用牛犊肉和小兽肉,用有腥味的鸡膏脂煎和;冬季用鲜鱼和鹅肉,用有逭味的羊膏脂煎和。到夏历年终就做结算,只有供给王和王后的禽兽不结算。
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辨体名肉物,辨百品味之物。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选百羞、酱物、珍物,以俟馈。共后及世子之膳羞。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牛夜鸣则庮,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乌□廌色而沙鸣狸,豕盲□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凡宗庙之祭祀,掌割亨之事;凡燕饮食,亦如之。凡掌共羞、修、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凡王之好赐肉修,则饔人共之。
内饔掌管供给王及王后、太子的牲肉和美味的宰割、烹煮、煎熬以及调味的事情,辨别牲体和脏腑的名称,辨别各种美味的名称。为王杀牲,就负责陈列鼎和俎,并负责将牲体盛在鼎中和俎上。选择各种美味、酱类和珍肴,以待膳夫馈送给王。供给王后及太子牲肉和美味。辨别鸡、犬、羊、牛赞等牲中不可食用。牛如果在晚上叫,它的肉就会恶臭。羊如果毛长而又打结,它的肉就膻。狗如果后腿内侧没有毛而又奔跑急躁,它的肉就臊。鸟的毛色失去光泽而又鸣声嘶哑,它的肉就腐臭。猪如果作远视貌而睫毛相交,它的肉中就生有囊虫。马脊作黑色而前胫有杂斑,它的肉就作蝼蛄臭。凡宗庙祭祀,掌管宰割、烹煮的事,凡王、王后及太子行燕饮酒礼或用午餐、晚餐时也这样。预备各种美味、腶脩、铏羹、大肉片、不干的咸肉、牲体、干鱼等,以待供王、王后和太子膳食所用。凡王喜欢某臣而赐予牲肉和腶脩,就由内饔供给他。
外饔掌外祭祀之割亨。共其脯、修、刑、膴。陈其鼎俎实之牲体、鱼腊。凡宾客之飧饔、饔食之事,亦如之。邦飨耆老、孤子,则掌其割亨之事。飨士、庶子,亦如之。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脯肉之事。凡小丧纪,陈其鼎俎而实之。
外饔掌管外祭祀所用牲的宰割和烹煮,供给祭祀所需的脯、腶脩、铏羹、大肉片,陈列鼎和俎,并把牲体、鱼、于兽肉等盛入鼎中和俎上。凡为宾客设便宴、馈饔饩、举行飨礼和食礼的事,也这样做。王国用飨礼款待老人和孤子,就掌管所用牲的宰割和烹煮的事。用飨礼款待士和庶子时,也这样做。出师征伐及巡守、田猎,就掌管供给王向将帅献酒或赏赐时所需脯和牲肉的事。凡是小丧事,就负责陈列鼎、俎并盛入所需牲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