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记异
沙门玄奘,俗姓陈,偃师人,少聪敏,有操行。贞观三年,因疾而挺志往五天竺国,凡经十七岁,至贞观十九年二月十五日,方到长安。足所亲践者一百一十一国,探求佛法,咸究根源。凡得经论六百五十七部,佛舍利并佛像等甚多。京城士女迎之,填城隘郭。时太宗在东都,乃留所得经像于弘福寺。有瑞气徘徊像上,移晷乃灭。遂诣驾,并将异方奇物朝谒。太宗谓之曰:“法师行后,造弘福寺,其处虽小,禅院虚静,可谓翻译之所。”太宗御制《圣教序》;高宗时为太子,又作《述圣记》,并勒于碑。麟德中,终于坊郡玉华寺。玄奘撰《西域记》十二卷,见行于代。著作郎敬播为之序。
袁天纲,益州人,尤精相术。贞观初,敕召赴京,途经利州。时武士彟为刺史,使相其妻杨氏。天纲曰:“夫人骨法,必生贵子。”乃遍召诸子令相之,见元庆、元爽,曰:“可至刺史,终亦迍否。”见韩国夫人,曰:“此女大贵,然亦不利。”则天时衣男子服,乳母抱出,天纲大惊曰:“此郎君神采奥澈,不易可知。”试令行。天纲曰:“龙睛凤颈,贵之极也。”转侧视之:“若是女,当为天子。”贞观末,高士廉问天纲曰:“君之禄寿,可至何所?”对曰:“今年四月死矣。”咸如其言。
则天时,新丰县东南露台乡,因风雨震雷,有山踊出,高二百尺,有池周回三顷,池中有龙凤之形,米麦之异。则天以为休祯,号曰“庆山”。荆州人俞文俊上书曰:“臣闻天气不和则寒暑并,人气不和而疣赘出,地气不和而堆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而出变为灾。陛下谓之‘庆山’,臣以为非庆也。宜侧身修德,以答天谴。不然,祸立至。”则天大怒,流之岭南。
沙门一行,俗姓张,名遂,郯公公谨之曾孙。年少出家,以聪敏学行,见重于代。玄宗诏于光文殿改撰《历经》,后又移就丽正殿,与学士参校《历经》。一行乃撰《开元大演历》一卷,《历议》十卷,《历立成》十二卷,《历书》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凡五部五十卷。未及奏上而卒。张说奏上,请令行用。初,一行造黄道游仪以进,御制《游仪铭》付太史监,将向灵台上,用以测候。分遣太史官大相元太等,驰驿往安南、朗、兖等州,测候日影,同以二分、二至之日正午时量日影,皆数年乃定。安南量极高二十一度六分,冬至日长七尺九寸二分,春秋二分长二尺九寸三分,夏至影在表南三寸三分。蔚州横野军北极高四十度,冬至日影长一丈五尺八分,春秋二分长六尺六寸二分,夏至影在表北二尺二寸九分。此二所为中土南北之极。其朗、兖、太原等州,并差殊不同。一行用勾股法算之,云:“大约南北极相去纔八万余里。”修历人陈玄景亦善算术,叹曰:“古人云‘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为不可得而致也。今以丈尺之术而测天地之大,岂可得哉!若依此而言,则天地岂得为大也!”其后参校一行《历经》,并精密,迄今行用。
开元十五年正月,集贤学士徐坚请假往京兆葬其妻岑氏,问兆域之制于张说。说曰:“墓而不坟,所以反本也。三代以降,始有坟之饰,斯孝子永思之所也。礼有升降贵贱之度,俾存殁之道各得其宜。长安、神龙之际,有黄州僧泓者,能通鬼神之意,而以事参之。仆常闻其言,犹记其要:‘墓欲深而狭,深者取其幽,狭者取其固。平地之下一丈二尺为土界,又一丈二尺为水界,各有龙守之。土龙六年而一暴,水龙十二年而一暴,当其隧者,神道不安。故深二丈四尺之下可设窀穸。墓之四维,谓之折壁,欲下阔而上敛。其中顶谓之中樵,中樵欲俯敛而傍杀。墓中抹粉为饰,以代石垩。不置瓴甋瓷瓦,以其近于火。不置黄金,以其久而为怪。不置朱丹、雄黄、矾石,以其气燥而烈,使坟上草木枯而不润。不置毛羽,以其近于尸也。铸铁为牛豕之状像,可以御二龙。玉润而洁,能和百神,寘之墓内,以助神道。’僧泓之说如此,皆前贤所未达也。桓魋石椁,王孙倮葬,奢俭既过,各不得中。近大理卿徐有功,持法不滥,人用赖焉。及其葬也,俭不逾制。将穿墓者曰:‘必有异应,以旌若人。’果获石堂,其大如釜,中空外坚,四门八牖。占曰:‘此天所以祚有德也。’置其墓中,其后终吉。后优诏褒赠,宠及其子。开府王仁皎以外戚之贵,坟墓逾制,禭服明器,罗列千里。坟土未干,家毁子死。殷鉴不远,子其择焉。”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河东记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