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姜
历史来源
「姜」源出 ;
姜氏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之一,炎帝就是姓「姜」。
一 ; 以地名为氏。据《说文解字》及《元和姓纂》所载,神农 ( 炎帝 ) 生于姜水,故以为姓。姜太公 ( 姜尚 ) ,封于齐国,后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逐为「姜」氏。
二 ; 据《诗经》所载,相传周族始祖后稷之母为「姜嫄」,乃姜姓有邰氏之女。
家族名人
姜嫄
传为有邰氏之女,「帝喾」妃,周始祖后稷之母。于野外践踏巨人足迹而生稷。见《史记˙卷四˙周本纪》。或作姜原。
姜维 (202~264)
字伯约,三国蜀汉天水冀县人。本为魏将,后归附蜀,为诸葛亮重用,任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继领其军。魏军攻蜀,后主刘禅降魏,姜维被迫投降。后欲谋复国,事败被乱军所杀。
姜夔 (1155~1221)
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宋鄱阳人。终生未出仕,常往来于鄂、赣、皖、浙、苏之间,后病死于杭州。姜氏精通音律,常自度曲,工诗,词尤精。夔词以句琢字炼、清丽婉约见胜。在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有十七首词曲均有古工尺字旁谱,为研究词乐的重要资料。宁宗广元三年进大乐议一卷及琴瑟考古图一卷,论评古今的乐制问题,建议整理宫廷音乐,但未被采纳,今已失传。着有白石道人诗集、词集、歌曲等。
地望分布
甘肃天水郡。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