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一十七 赫连
历史来源
1、十六国时,南匈奴铁弗部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赫赫连天,以赫连为氏。据《晋书》所载:“刘元海之族也,僭称天王,书曰: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改姓姚,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齐,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古人氏族无常,或以因生为氏,或以父王之名,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为天子,是为徽赫,实在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大庆。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统,皆以铁伐为氏。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铁伐。”(刘元海之族,篡位自称天王,有诏书曰:我的先祖,从北方迁至幽朔后,改姓姚,与中原的姓氏不同音,故又随母亲姓齐。子孙随母姓是不合礼仪的。古代人姓氏不定,有随母姓的,有随父姓的,我现在要根据礼法改变这种习惯。帝王是上天之子,是显赫的徽记,天地相连的枢纽。故现在改姓称赫连氏,顺应天意,永享天下。天子位尊,不能与支庶同姓,其他非正统的子孙,皆以铁伐为氏。愿我的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能征善战。)由此可以看出,自刘元海起,其后代遂以赫连为姓,称为赫连氏。
2、西晋至东晋时,吐谷浑族有赫连氏。
家族名人
赫连韬:唐代才子,福建省漳浦人,有不羁之才。与莆田的陈黯、王肱、萧枢、林贤、福州陈蔇、陈发、詹雄齐名,合称为“闽中八贤”。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以北)人,赫连勃勃的后裔。他的曾祖父因避难改姓杜氏。赫连达性情刚强鲠直,有胆力。他年轻时跟随贺拔岳征战有功,被任命为都将,赐爵长广乡男,又迁任都督。初建六官制度时,赫连达被任命为左遂伯。后出任陇州刺史。周武帝保定初,迁任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赫连达虽然不是文官,然而性情质朴正直,尊奉朝廷法度,虽多施用鞭刑,而对判处死罪十分慎重。他性格又很廉洁俭朴,边境的胡民有人送羊给赫连达,他想要与胡人相结交,就以缯帛进行回报。主管官员请求使用官物,他说:“羊进了我的厨房,不能用官库的东西谢人。”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夏的创建者。南匈奴后裔,刘渊的同族。在位约十九年。北魏明元帝曾改其名为屈孑,意为卑下。原为铁弗部,勃勃称王后,以为帝王“徽赫与天连”,因而改姓为赫连氏。父刘卫辰,率部服属于苻坚,屯驻代来城(今内蒙古杭锦旗东),为北魏所灭。勃勃逃亡到后秦,受到姚兴的宠遇。任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今陕西省延安)。407年,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据有河套之地,南境抵三城(今陕西省延安)和高平(今宁夏固原)。勃勃体格魁伟,雄略过人,而凶暴好杀。善于用兵,多次向西进攻南凉,向南进攻后秦,俘掠大量人口牲畜。413年,营建首都,蒸土筑城,铁锥如能刺进一寸,即杀工匠一并筑入。他说自己将要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因定城名为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南归后,勃勃乘机南下,418年攻克长安,作为南都,自称皇帝,关中郡县都投降。425年赫连勃勃死。子赫连昌继位。427年,北魏攻取统万,次年,赫连昌被擒。431年夏亡。
赫连子悦:字士欣,十六国时夏的建立者赫连勃勃的后人,历官郑州刺史、林虑太守、都官尚书、太常卿。为官以清廉、勤奋自守,公正办事,又知道怎么做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康富,很受百姓拥戴。
迁徙分布
(缺)赫连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赫连姓源出历史上匈奴有此姓。因匈奴单于取汉室女子为妻,子孙跟随刘姓。古代汉朝时,北方有个匈奴族部落,首领叫右贤王刘去卑,他的一个后代又自称为夏王,并将刘姓改为赫连姓,意思是赫赫与天连接。那时匈奴族人对姓氏常作改动,和中原人的习惯不一样,也因为他们的社会形态也还落后些,权力和财产的承继关系也不稳定,所以姓氏的沿用也不稳定。西晋刘虎改为铁弗氏。东晋,刘虎曾孙勃勃称大夏天王,建国夏,又改复姓“赫连”氏。历史上吐谷浑族中也有赫连这个复姓的。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