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五 暨
历史来源
1、出自以封地名为氏。彭祖的后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后代有被封在暨的,在今天的江苏省江阳县东莫乡城,也有说法在常熟县的。他的后代子孙于是就以封地暨为姓,形成暨姓。
2、出自概氏所改。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弟弟夫概,其支子以概为氏。后为避仇改为暨氏。又他姓中有的为既姓,而既与暨两字互为通假,经常混用,而有误改暨氏。
家族名人
暨逊:晋代广昌长,字茂言,余杭人。以孝行闻名,被封为关内侯。朝廷为了表扬他的孝行,在他的门前立了一块牌坊旌。
暨艳:据《名贤我族言行类稿》提到过一位暨艳。“暨艳,呈郡人,字子休。张温引致之,以为迁曹郎,至尚书,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朗署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弹劾否区辊,弹劾百傣,核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由是怨愤声积,竟言其专用私情爱赠,不由公理,坐自杀。”
暨陶:北宋元丰状元,崇安人,擅长于音律,他的赋很有名,在朝廷任奉议郎。
迁徙分布
(缺)暨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暨原在上古时的一个地名的一字,这称为诸暨的地方,如今是在江苏省江阴县。后来有贵族受封于诸暨,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简称为暨姓。黄帝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彭祖。商朝时,彭祖的后代为爵士,而且受封于诸暨。开初时因为以封地为姓,形成暨氏,另外一说,春秋时越国就有位大夫名叫诸暨郢。在他的子孙中,这个复姓又有分化成诸姓和暨姓两个单姓的,一部分就成了暨姓。还有一说,春秋时,有吴王名夫概,他的子孙中有以概为姓,后来因躲避仇杀被迫改为他姓,其中有的为既姓。而“既”与“暨”两字互为通假,经常混用,所以既氏又可为暨氏。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