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五 包
历史来源
「包」源出:
一、 出自芈(音米)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包氏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以王父字"包"为氏。亦作"苞"、"雹"等。又《路史》云:包牺氏后有包氏,此为神话附会之辞,不可信。
二、为鲍氏所改。
家族名人
包整
北宋泾县人。少时好学仗义,义聚八十余年,其书屋曾产灵芝,名曰"芝堂",因家著书万卷,故又称"万卷堂"。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北宋名臣,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进士,累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史。为官刚直不阿,以廉洁著称,人称"包青天"。知开封服时,执法尤严,民称"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有人赠诗云:"秀干终成栋,精铜不作钩。"死后谥号"孝肃"。
包咸(公元前6-公元65年)
东汉会稽人,少年从师于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官郎中,入宫教授太子《论语》,官至大鸿胪。
包融
唐代吴兴人,由殿试登第,官至集贤殿学士,有才华与名声,跟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
地望分布
安徽省宣城县
山西省沁水以东地区
- 推荐作品:
- 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杂家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十二楼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