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解产难·产后瘀血论
张石顽云:“产后元气亏损,恶露乘虚上攻,眼花头眩,或心下满闷,神昏口噤,或痰涎壅盛者,急用热童便主之。或血下多而晕,或神昏烦乱,芎归汤加人参、泽兰、童便,兼补而散之(此条极须斟酌,血下多而晕,血虚可知,岂有再用芎、归、泽兰辛窜走血中气分之品,以益其虚哉!其方全赖人参固之,然人参在今日,值重难办,方既不善,人参又不易得,莫若用三甲复脉、大小定风珠之为愈也,明者悟之)。又败血上冲有三∶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则逾墙上屋,此败血冲心多死,用花蕊石散,或琥珀黑龙丹,如虽闷乱,不至癫狂者,失笑散加郁金;若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此败血冲胃,五积散或平胃加姜、桂、不应,送来复丹,呕逆复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若面赤呕逆欲死,或喘急者,此败血冲肺,人参、苏木,甚则加芒硝汤荡涤之。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又产后口鼻起黑色而鼻衄者,是胃气虚败而血滞也,急用人参苏木,稍迟不救”。愚按产后原有瘀血上冲等证,张氏论之详矣。产后瘀血实证,必有腹痛拒按情形,如果痛处拒按,轻者用生化汤,重者用回生丹最妙。盖回生丹以醋煮大黄,约入病所而不伤他脏,内多飞走有情食血之虫,又有人参护正,何瘀不破,何正能伤。近见产妇腹痛,医者并不问拒按喜按,一概以生化汤从事,甚至病家亦不延医,每至产后,必服生化汤十数帖,成阴虚劳病,可胜悼哉!余见古本《达生篇》中,生化汤方下注云:专治产后瘀血腹痛、儿枕痛,能化瘀生新也。方与病对,确有所据。近日刻本,直云∶“治产后诸病”,甚至有注“产下即服者”,不通已极,可恶可恨。再《达生篇》一书,大要教人静镇,待造化之自然,妙不可言,而所用方药,则未可尽信,如达生汤下,“怀孕九月后服,多服尤妙”,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矣。岂有不问孕妇之身体脉象,一概投药之理乎?假如沉涩之脉,服达生汤则可,若流利洪滑之脉,血中之气本旺,血分温暖,何可再用辛走气乎?必致产后下血过多而成痉厥矣。如此等不通之语,辨之不胜其辨,可为长太息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