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第二十一 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
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
香港脚之病,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则杀人。治之多用汤酒摩膏,种数既多,不但一剂,今只取单效,用兼灸法。
取好豉一升,三蒸三曝干,以好酒三斗渍之,三宿可饮。随人多少,欲预防不必待时,便与酒煮豉服之,脚弱其得小愈,及更营诸方服之,并及灸之。
次服独活酒方。独活五两,附子五两(生用,切)。以酒一斗,渍经三宿,服从一合始,以微痹为度。
又方:白矾石二斤,亦可用钟乳(末),附子三两,豉三升。酒三斗,渍四五日,稍饮之。若此有气,加苏子二升也。
又方:好硫黄三两(末之),牛乳五升。先煮乳水五升,仍纳硫黄,煎取三升。一服三合亦可。直以乳煎硫黄,不用水也。卒无牛乳,羊乳亦得。
又方:法先煎牛乳三升,令减半,以五合,辄服硫黄末一两,服毕,浓盖取汗,勿令得风,中间更一服,暮又一服。若已得汗,不复更取,但好将息,将护之。若未瘥,愈后数日中,亦可更作。若长将,亦可煎为丸,北人服此治脚多效,但须极好硫黄耳,可预备之。
若胫已满,捏之没指者。但勒饮乌犊牛溺二三升,使小便利,息渐渐消。当以铜器,尿取新者为佳。无乌牛,纯黄者,亦可用之。
又方:取牵牛子,捣,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取合,小便利,亦可,正尔吞之,其子黑色,正似?子核形,市人亦卖之。
又方:三白根,捣碎。酒饮之。
又方:酒若水煮大豆饮其汁。又食小豆亦佳。又生研胡麻酒和服之,瘥。
又方:大豆三升,水一斗,煮取九升,纳清酒九升,又煎取九升。稍稍饮之,小便利,则肿歇也。
其有风引白鸡竹沥独活诸汤,及八风石斛狗脊诸散,并别在大方中。金芽酒最为治之要,今载其方。
蜀椒、茵芋、金牙、细辛、?草、干地黄、防风、附子、地肤、蒴?、升麻各四两,人参三两,羌活一斤,牛膝五两。十四物,切,以酒四斗,渍七日,饮二三合,稍加之。亦治口不能言,脚屈至良。又有侧子酒,亦效。
若田舍贫家,此药可酿。菝?及松节、松叶皆善。
菝?(净洗,锉之)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渍曲,及煮去滓。取一斛,渍饭,酿之如酒法,熟即取饮,多少任意。可顿作三五斛。若用松节叶,亦根据准此法,其汁不厌浓也,患脚屈,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内紧结者,服之不过三五剂,皆平复。如无酿,水边商陆亦佳。
其灸法,孔穴亦甚多,恐人不能悉皆知处,今止疏要者。必先从上始,若直灸脚,气上不泄则危矣,先灸大椎。
在项上大节高起者,灸其上面一穴耳。若气,可先灸百会五十壮,穴在头顶凹中也。
肩井各一百壮。
在两肩小近头凹处,指捏之,安令正得中穴耳。
次灸膻中,五十壮。
在胸前两边对乳胸厌骨解间,指按觉气翕翕尔是也,一云正胸中一穴也。
次灸巨阙。
在心厌尖尖四下一寸,以寸度之,凡灸以上部五穴,亦足治其气。若能灸百会、风府、胃管及五脏?,则益佳,视病之宽急耳。诸穴出《灸经》,不可具载之。
次乃灸风市百壮。
在两髀外,可平倚垂手直掩髀上,当中指头大筋上,捻之,自觉好也。
次灸三里二百壮。
以病患手横掩,下并四指,名曰一夫,指至膝头骨下,指中节是其穴,附胫骨外边,捻之,凹凹然也。
次灸上廉,一百壮。
又灸三里下,一夫。
次灸下廉,一百壮。
又在上廉下,一夫。
次灸绝骨,二百壮。
在外踝上三寸余,指端取踝骨上际,屈指头四寸便是,与下廉颇相对,分间二穴也。此下一十八穴,并是要穴,余伏兔、犊鼻穴,凡灸此壮数,不必顿毕,三日中报灸合尽。
又方:孔公孽二斤,石斛五两。酒二斗浸。服之。
附方《斗门方》治卒风毒,肿气急痛。以柳白皮一斤,锉,以酒煮令热。帛裹熨肿上,冷再煮,易之,甚妙也。
《圣惠方》治走注风毒疼痛。用小芥子末和鸡子白。调敷之。
《经验后方》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贮,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二合,日三服。
《食医心镜》除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
苍耳子三两,捣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之。
又?治筋脉拘挛,久风湿痹下气,除骨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力。
薏苡仁一升,捣为散,每服以水二升,煮两匙末作粥。空腹食。
又?主补虚,去风湿痹。醍醐二大两,暖酒一杯,和醍醐一匙。饮之。
《经验方》治诸处皮里面痛。何首乌,末,姜汁调成膏。痛处以帛子裹之,用火炙鞋底,熨之,妙。
孙真人方,主香港脚及上气。取鲫鱼一尺,长者,作脍食,一两顿瘥。
《千金翼》治香港脚冲心。白矾二两,以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洗脚,良。
《广利方》治香港脚冲烦,闷乱不识人。大豆一升,水三升,浓煮取汁,顿服半升。如未定,可更服半升。即定。
苏恭云,凡患香港脚,每旦任意饱食,午后少食,日晚不食,如饥可食豉粥。若暝不消,欲致霍乱者。
即以高良姜二两,打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尽,即消,待极饥乃食一碗薄粥,其药唯极饮之,良。若卒无高良姜,母姜一两代之,以清酒一升,煮令极熟,和滓食之,虽不及高良姜,亦大效矣。
唐《本注》云,香港脚。
煮荭草浓汁,渍之,多瘥。
《简要济众》治香港脚连腿肿满,久不瘥方。
黑附子一两,去皮脐,生用,捣为散,生姜汁调如膏。涂敷肿上,药干再调涂之,肿消为度。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