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严位
凡战之道,位欲严,政欲栗,力欲窕,气欲闲,心欲一。
作战的方法,要根据人们的德才分成等级,授予适当的职位,建立军队各级的编制,规定行列的次序,调整纵横队列,并检查是否名副其实。采用立阵时前进要弯腰,采用坐阵时移动用膝行,军队有畏惧心理时,队形要密集。情况危急时,要用坐阵。对远处的敌人观察清楚了就不会惶恐;对近处的敌人,要目中无敌,就会集中精力,进行战斗。士卒在布阵中的位置,按左、右、行、列分布。屯兵驻止时用坐降。从容下达命令,要规定每个甲士和徒手的具体位置,兼顾各种兵器使用的轻重缓急,如果车震马躁,士卒畏惧,就应靠拢使队形密集,采用跪阵或坐阵,将领膝行前去用宽和的言词告诫他们,使他们镇定下来。如果要转入进攻就起立,高声呼喊,插鼓前进。如果要停止,就鸣金锋。当士卒衔枚、受命或吃饭时,都应坐下实施,必须移动时,用膝行移动。在战场上要用杀戮来严禁顾盼不前,并高声喝令他们前进。如果士卒畏惧太甚,就不要再行杀戮,而应和颜悦色地把立功求生的办法告诉他们,使之各尽其职,完成任务。
凡战之道,等道义,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察名实。立进俯,坐进跪。畏则密,危则坐。远者视之则不畏,迹者勿视则不散。位,下左右,下甲坐,誓徐行之,位逮徒甲,筹以轻重。振马躁,徒甲畏亦密之,跪坐、坐伏,则膝行而宽誓之。起、躁,鼓而进,则以铎止之。衔枚、誓、糗、坐,膝行而推之。执戮禁顾,噪以先之。若畏太甚,则勿戮杀,示以颜色,告之以所生,循省其职。
三军之中,对小部队下达的号令,半天以内就要执行;对个别人员下达的禁令,要立即执行,甚至不等吃完饭就要执行;要乘敌人尚在疑惑不定的时候,用兵袭击,就可征服它。
凡三军:人戒分日;人禁不息,不可以分食;方其疑惑,可师可服。
一般作战:凡兵力充实就能持久,士气旺盛就能取胜。营阵坚固就能持久,军队处于危地反能取胜。士卒真心求战就能稳固,朝气蓬勃就能取胜。用盔甲防护自己,用兵器战胜敌人。兵车密集就能巩固,步兵用坐阵就能巩固,铠甲要厚重才能坚固,兵器要轻锐应手才能取胜。
凡战:以力久,以气胜。以固久,以后胜,本心固,新气胜。以甲固,以兵胜。凡车以密固,徒以坐固,甲以重固,兵以轻胜。
人们都有了求胜之心,这时就应该着重研究敌情是否能打。人们都有畏惧之心,这时就应着重研究他们是畏惧敌人呢,还是畏惧将帅?把求胜之心和畏惧之心都研究清楚,把两方面的有利条件都发挥出来。而对这两方面情况的掌握,就全在于将帅的权衡。
人有胜心,惟敌之视。人有畏心,惟畏之视。两心交定,两利若一。两为之职,惟权视之。
一般作战:使用小部队对敌小部队可能有危险,使用大部队对敌大部队就可能不成功,使用小部队对敌大部队就要失败,使用大部队对敌小部队就要迅速决战,所以作战是双方兵力的对比和较量。驻军时要注意严整战备,行军时要注意行列整齐,作战时要注意进止有节。
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
凡是作战,谨慎从事就能达到目的,以身作则就能服众。将帅急躁烦乱就命轻率行事,将帅从容不迫就会遇事持重。鼓点紧就是号令急速前进,鼓点缓就是号令徐缓前进。服装薄而轻行动就敏捷,服装厚而重行动就迟钝;只要兵车坚固,甲胄兵器精良,虽是小部队也能起大部队的作用。
舍谨甲兵,行慎行列,战谨进止。
将领喜欢随声附和,就不会有所成就。将领喜欢专横武断,就会多所杀戮。将领贪生怕死,就会疑虑重重。将领只知拼命,就不能取得胜利。人们有为感恩而效死的,有因激怒而拼死的,有被威逼而拼死的,有因仗义而效死的,有因贪利而拼死的。一般作战,用法令约束人,只能使人们不敢怕死,用道义感动人,才能使人们愿意为正义而死。一般作战。或者胜利,或者失败,都取决于是否顺应天时,顺应人心。
凡战,敬则慊,率则服。上烦轻,上暇重。奏鼓轻舒鼓重。服肤轻,服美重。
凡是作战:对全军下达的号令,三天以内就要贯彻执行;对百人小部队下达的号令,半天以内就要贯彻执行;对个别人员的指示,要立即执行。进行战争,最好的方法是用谋略取胜,其次才是用攻战取胜。必须掌握全局的形势,抓住具体环节,以决定是用谋略取胜还是以攻战取胜,这是作战时应该权衡的问题。
凡马车坚,甲兵利,轻乃重。
凡是胜利,都是由于全军团结得像一个人,才能取得。一般指挥部队的鼓点,有命令旗帜开合的,有命令兵车驰驱的,有命令战马奔驰的,有命令步兵前进的,有命令交兵接刃的,有命整齐队形的,有命令起坐行动的。这七种鼓点都必须规定齐全。凡是作战,战斗力强就不要过于持重。即使兵力雄厚、进攻时也不要把力量一次用尽,凡是把力量用尽了的都很危险一般作战;不是布阵难,而是使吏卒熟习阵法难。不是使吏卒熟习阵法难,而是使他们灵活运用难。总之,不是懂得阵法难,而是实际运用难。各地的人各有其性格,性格随各州而不同。教化可以形成习俗,习俗也是各州不同。通过道德的教化就能统一习俗。
上同无获,上专多死,上生多疑,上死不胜。
不论兵力大小,打了胜仗要和没有打胜仗一样不骄不懈。凡是不讲求兵器锋利,不讲求盔甲坚韧,不讲求车辆牢固,不讲求马匹良好,不努力扩充兵员,都是没有掌握打胜仗的道理。凡是作战,胜利了要与众人分享荣誉。如果还要再进行战斗,就要着重赏罚。假使没有取得胜利,就要把错误归于自己。再战时,要决心身先士卒,不重复使用上次的战法。无论胜败都不要违反这个原则?因为这是正确的原则。
凡人,死爱,死怒,死威,死义,死利。凡战,教约人轻死,道约人死正。
对待士卒要用仁爱解救他们的危难,用道义鼓励他们去作战,用智慧明辨他们的功过,用勇敢率领他们去战斗,用威信使他们唯命是从。用财物奖励他们去效力,用功勋鼓舞他们去取胜。所以思想要合乎仁爱,行为要合乎道义,处理事物要靠智慧,制服强敌要靠勇敢,长久地赢得人心要靠诚信。谦逊而和蔼,上下因而融洽,自己承担错误,而把荣誉让给别人,就能使士卒悦服,乐于效力。凡是作战,要进攻兵力弱小而故作镇静的敌人,避开兵力强大而故着镇静的敌人;进攻疲劳沮丧的敌人,避开安闲轻锐的敌人;进攻非常恐惧的敌人,避开有所戒备的敌人,这些都是自古以来治军作战的方法。
凡战:若胜,若否。若天,若人。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