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易战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胜敌。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法曰:“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凡是进攻作战的法则,一般是从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开始进攻。如果敌人在多处地方屯兵防守,其中一定会有力量强弱、兵力多少的不同。对此,我军应该避开敌人的强点而进攻其弱点,避开敌人兵多之处而打击其兵少之处,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战胜那容易战胜的敌人。”
《北史》:周武帝〔将〕伐齐之河阳,〔谋及臣下〕,宇文弼〔进策〕曰:“〔今之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如臣所见,〕彼汾之曲,城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计。后终于平齐。〕
据《北史》记载,(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准备进攻北齐的河阳,当他询问臣下应用何种计策的时候,内史都上士宇文弼献策说:“今天我们对齐作战,必须正确选择进攻目标。河阳地处军事要冲,那里驻扎了北齐的精锐部队,我们即使是倾尽全力去围攻它,也很难攻破。若依我的看法,敌人的汾水弯曲之处,戍卫的城垒较小,而且山势平缓,很容易攻下。”周武帝并没有采用这个建议,因而师出竟无功而还。建德五年,周武帝亲率大军进攻北齐,完全采用了宇文弼的计策,最终于次年正月灭亡了北齐。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