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易战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胜敌。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法曰:“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凡是进攻作战的法则,一般是从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开始进攻。如果敌人在多处地方屯兵防守,其中一定会有力量强弱、兵力多少的不同。对此,我军应该避开敌人的强点而进攻其弱点,避开敌人兵多之处而打击其兵少之处,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战胜那容易战胜的敌人。”
《北史》:周武帝〔将〕伐齐之河阳,〔谋及臣下〕,宇文弼〔进策〕曰:“〔今之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如臣所见,〕彼汾之曲,城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计。后终于平齐。〕
据《北史》记载,(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准备进攻北齐的河阳,当他询问臣下应用何种计策的时候,内史都上士宇文弼献策说:“今天我们对齐作战,必须正确选择进攻目标。河阳地处军事要冲,那里驻扎了北齐的精锐部队,我们即使是倾尽全力去围攻它,也很难攻破。若依我的看法,敌人的汾水弯曲之处,戍卫的城垒较小,而且山势平缓,很容易攻下。”周武帝并没有采用这个建议,因而师出竟无功而还。建德五年,周武帝亲率大军进攻北齐,完全采用了宇文弼的计策,最终于次年正月灭亡了北齐。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