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秦三·秦攻韩围陉
秦攻韩,围陉。范睢谓秦昭王曰:“有攻人者,有攻地者。穰侯十攻魏而不得伤者,非秦弱而魏强也,其所攻者,地也。地者,人主所甚爱也。人主者,人臣之所乐为死也。攻人主之所爱,与乐死者斗,故十攻而弗能胜也。今王将攻韩围陉,臣愿王之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也。王攻韩围陉,以张仪为言。张仪之力多,且削地而以自赎于王,几割地而韩不尽;张仪之力少,则王逐张仪,而更与不如张仪者市。则王之所以求于韩者,言可得也。”
秦国要进攻韩国,围攻陉地。范雎对秦昭王说:“在作战中,有的攻取人心,有的只是攻占土地。穰侯曾经十次进攻魏国却不能挫败他们,并不是秦国弱小魏国强大,而是因为穰侯他们所要夺取的只是土地。土地本来是入主最喜爱的东西,而人主,无论哪个大臣都乐子为他效命。攻取人主所喜爱的东西,又与乐意为之而死的人搏斗,因此十次进攻都不能取胜。观在大王准备攻打韩国围攻陉地,我希望大王不要光是攻占他们的土地,而是要攻取他们的人心。大王若是攻韩围陉,就要以张平为谈判对象。如果张平有头脑,他就将割让土地,而在大王面前赎罪,希望割让一些土地而使韩国不被吞灭;如果张平没有头脑,那么大王就会赶走张平,再和不如张平的人讲交换条件。这样,大王想在韩国求取的一切,都可以全部得到手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