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西周·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为周最谓李兑曰:“君不如禁秦之攻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今秦攻周而得之,则众必多伤矣。秦欲待周之得,必不攻魏;秦若攻周而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今君禁之,而秦未与魏讲也。而全赵令其止,必不敢不听,是君却秦而定周也。秦去周,必复攻魏,魏不能支,必因君而讲,则君重矣。若魏不讲,而疾支之,是君存周而战秦、魏也。重亦尽在赵。”
秦军在伊阙击败魏将犀武的军队之后,又进军攻打西周。有人替周最对李兑说:“您不如阻止秦国攻打西周。赵国的上策,莫过于让秦、魏两国再次交战。要是观在秦国进攻西周取得了胜利,那么它伤亡的士兵一定很多。秦国如果在西周取得胜利,就一定不会再攻打魏国了;秦国如果进攻西周未能取胜,它前面有战胜魏国的功绩,后面有进攻西周的失败,也没有力气再去进攻魏国了。现在您阻止秦国进攻西周,正是趁着秦国还没有与魏国讲和的时候。如果赵国让秦国停止进攻西周,它一定不敢不听,这样就成了您让秦国退兵而安定了西周。 秦军离开西周,必定会再去攻打魏国,魏国没有力量抵抗,一定会依靠您去讲和,那么您将受到重视了。如果魏国不肯讲和,而硬是要极力抵抗,这样您便使西周生存下来而让秦、魏两国再次交战了。左右天下的大权就全部落在赵国手里。”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