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秦一·卫鞅亡魏入秦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卫鞅从魏国逃亡到秦国,秦孝公任命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贯彻执行,公正而没有偏私。惩罚违法者不避忌强宗大族,奖赏有功者不偏袒亲属近臣,法令的实施涉及太子,连太子的老师也要处以刻面割鼻的刑罚。法令施行一年之后,路上丢失的东西没有人去捡拾,老百姓不敢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家的兵力大大加强,各诸侯因此畏惧秦国。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秦孝公用商君法令治国八年后,大病不起,想把王位传给商君,商君辞谢不接受。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秦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回到自己的封地。有人对惠王说:“大臣声望过重,将危及国家,左右辅佐的人员过分亲近,将危及君王自身。如今,连秦国的妇女孩童都在谈论商君的法令,却没有人谈论大王您的法令。这是商君反臣为主,而大王您倒变为人臣了。那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敌啊!希望大王对他采取措施。”商君归魏不成,又返回秦国,秦惠王对他施用了车裂的酷刑,而秦国人并不哀怜他。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荀子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