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十四年
【原文】
【经】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
邾人伐我南鄙。
叔彭生帅师伐邾。
夏五月乙亥,齐侯潘卒。
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公至自会。
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
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
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宋子哀来奔。
冬,单伯如齐。
齐人执单伯。
齐人执子叔姬。
【传】
十四年春,顷王崩。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故不赴。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惩不敬也。
邾文公之卒也,公使吊焉,不敬。邾人来讨,伐我南鄙,故惠伯伐邾。
子叔姬妃齐昭公,生舍。叔姬无宠,舍无威。公子商人骤施于国,而多聚士,尽其家,贷于公、有司以继之。
夏五月,昭公卒,舍即位。
邾文公元妃齐姜生定公,二妃晋姬生捷菑。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晋。
六月,同盟于新城,从于楚者服,且谋邾也。
秋七月乙卯夜,齐商人弑舍而让元。元曰:“尔求之久矣。我能事尔,尔不可使多蓄憾。将免我乎?尔为之。”
有星孛入于北斗,周内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
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捷菑于邾。邾人辞曰:“齐出貜且长。”宣子曰:“辞顺而弗从,不祥。”乃还。
周公将与王孙苏讼于晋,王叛王孙苏,而使尹氏与聃启讼周公于晋。赵宣子平王室而复之。
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乱,城郢而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将如商密。庐戢棃及叔麇诱之,遂杀鬥克及公子燮。
初,鬥克囚于秦,秦有殽之败,而使归求成。成而不得志,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故二子作乱。
穆伯之从己氏也,鲁人立文伯。穆伯生二子于莒而求复,文伯以为请。襄仲使无朝。听命,复而不出,三年而尽室以复適莒。文伯疾而请曰:“穀之子弱,请立难也。”许之。文伯卒,立惠叔。穆伯请重赂以求复,惠叔以为请,许之。将来,九月卒于齐,告丧请葬,弗许。
宋高哀为萧封人,以为卿,不义宋公而出,遂来奔。书曰:“宋子哀来奔。”贵之也。
齐人定懿公,使来告难,故书以九月。齐公子元不顺懿公之为政也,终不曰“公”,曰“夫己氏”。
襄仲使告于王,请以王宠求昭姬于齐。曰:“杀其子,焉用其母?请受而罪之。”
冬,单伯如齐,请子叔姬。齐人执之。又执子叔姬。
【翻译】
【经】
十四年春季,周历正月,鲁文公从晋国回来。
邾国攻打我国南面边境。
叔彭生率领军队讨伐邾国。
夏季五月乙亥日,齐侯潘去世。
六月,鲁文公与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国的赵盾,在新城结盟。
秋季七月,有彗星进入北斗。
文公从新城回国。
晋国的赵盾率领诸侯联军,把捷菑送回邾国。
九月甲申日,公孙敖在齐国去世。
齐国公子商杀死舍。
宋子哀逃到鲁国。
冬季,单伯到齐国。
齐国人逮捕了单伯。
又逮捕了子叔姬。
【传】
十四年春季,周顷王逝世。周公阅和王孙苏争夺政权,所以没有发布讣告。凡是天子“逝世”,诸侯“去世”,没有发来讣告,《春秋》就不加记载。灾祸、喜庆,如果没有前来报告,也不加记载。那是为了惩诫那些不认真负责的人。
邾文公死的时候,鲁文公派遣使者前去吊丧,礼仪不周到。邾国兴师问罪,攻打我国南部边境,所以惠伯领兵攻打邾国。
子叔姬嫁给齐昭公为夫人,生了儿子舍。叔姬不受宠爱,舍没有威信。公子商人却多次在国内施舍财物,养着许多门客,把家产都用光了,又向掌管公室财物的官员借贷而继续施舍。
夏季,五月,齐昭公去世,舍即国君位。
邾文公的第一夫人齐姜,生了定公;第二夫人晋姬,生了捷菑。邾文公去世后,邾国人立定公为君,捷菑逃亡到晋国。
六月,鲁文公和宋昭公、陈灵公、卫成公、郑穆公、许男、曹文公、晋国赵盾一起在新城会盟,这是由于以前跟随楚国的国家都顺服,同时谋划攻打邾国。
秋季,七月某一天,夜里,齐公子商人杀死舍而让位给元。元说:“你谋求这个君位已经很久了。我能够事奉你,你不能积下许多怨恨,要是这样,你会让我免于被杀吗?你去做国君吧!”
有彗星进入北斗。成周的内史叔服说:“不出七年,宋国、齐国、晋国的国君,都将死于叛乱。”
晋国的赵盾率领诸侯联军的八百辆战车,把捷菑送回邾国。邾国人辞谢说:“齐女生的貜且年长。”赵宣子说:“说话合于情理而不听从,不吉祥。”于是就回去了。
周公阅打算和王孙苏在晋国争讼,周顷王违背了对王孙苏的诺言,而让尹氏和聃启在晋国替周公阅争讼。赵宣子调停了王室之间的纠纷而使各人恢复了原来的职位。
楚庄王即位,子孔、潘崇准备袭击舒族的那些部落或国家,派公子燮和子仪留守而进攻舒蓼。这两个人发动叛乱,加筑郢都城墙,又派贼人去刺死子孔,没有成功而返回郢城。八月,两个人挟持了楚庄王离开郢都,准备去商密,庐戢梨和叔麇设计引诱他们;于是就杀死了子仪和公子燮。
当初,子仪囚禁在秦国,秦国在殽地战败,派他回国求和。媾和以后,子仪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公子燮要求做令尹也没有得到手,所以两人就发动叛乱。
穆伯跟随己氏的时候,鲁国人立了文伯做继承人。穆伯在莒国生了两个儿子,要求回国。文伯代替他申请。襄仲不让穆伯上朝参与政事。穆伯听从命令,回来以后也不外出,过了三年又将全家再次搬到莒国去。文伯生重病,请求说:“穀的儿子年纪太小,请立难吧。”大家同意了。文伯去世,立了惠叔。穆伯让惠叔给大家送重礼再次要求回国,惠叔代他请求,得到允许。穆伯将要回来,九月间,死在齐国。向鲁国报丧,请求归葬于鲁,没有得到允许。
宋国的高哀担任萧地的守将,让他做卿,他认为宋公不义而离去,于是就逃亡到鲁国来。《春秋》记载“宋子哀来奔”,这是表示对他的尊重。
齐国人安定了齐懿公的地位,才派人前来报告祸难,所以《春秋》把商人杀死舍这件事记为“九月”。齐国的公子元不服懿公执政,始终不称他做“公”,而称他做“那个人”。
襄仲派人报告周顷王,请用周天子的尊荣在齐国求取子叔姬,说:“杀了她的儿子,哪里还用得着他的母亲?请求接纳她而惩办她。”
冬季,单伯到齐国请求送回子叔姬,齐国人逮捕了他,同时又逮捕了子叔姬。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茶经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