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伤谗
誉者,扬善之枢也,毁者,宣恶之机也。扬善生于性美,宣恶出于情妒。性美以成德为恒,情妒以伤人为务。故誉以论善,即辞以极善为功;毁必举过,则言以穷恶为巧。何者?俗人好奇,不奇不用也。誉人不增其义,则闻者不快于心;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满于耳。
代之善人少,而恶人多,则举者寂寞,而谗者喧哗。是以洗垢求痕,吹毛觅瑕,挥空成有,转白为黑,提轻当重,引寸至尺。墨子肝以悲素丝,杨朱所以泣岐路;以其变为青黄,回成左右也。昔人兴谗言于青蝇,譬利口于刀剑者,以其点素成缁,刃劲伤物。故在四畏,不可不慎:鸟之曲喙跂距者,羽类畏之;兽之方喙钩爪者,毛群畏之;鱼之哆唇锯齿者,鳞族畏之;人之言口谗谄者,人其畏之。
谗嫉之人,必好闻人恶,恶闻人善,妒才智之在己前,諅富贵之在己上,犹啭中有噎,吞之思人;目上有翳,决之愿去。吞决之深情,则萋斐之辞作。故扬娥眉者,为丑女之所妒;行贞洁者,为谗邪之所疾。昔直不疑未尝有兄,而谗者谓之盗嫂;第五伦三娶孤女,而世人谓笞妇翁。如此者皆听虚而责响,视空而索影,悖情而倒理,诬罔之甚也。以二子之贤,非身行之不洁,与人有仇也,而不免于世谤者,岂非兽恶其网,人恶其谗耶?
故谗邪之蔽善人也,犹朝日洞明,雾甚则不见天;沙石至净,流浊则不见地;虽有明净之质而不发明者,水雾蔽之也。兰荪欲茂,秋风害之;贤哲欲正,谗人败之。故谗者,知害嫉于他人,而不知伤所说之主;知伤所说之主,而不知还害其身。故无极之谗,子常蒙谤,郄费双灭。谗谄之流弊,一至于斯。呜呼!世之君子,可不慎慎!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