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柏壁关唐刘大战
柏壁关唐刘大战
却说秦王看了半晌,左右云:“可早回。”正行至北山下,只听得山背后一声炮响,涌出一彪人马,约有五百之众。为首一将,大叫:“李世民休走!”秦王视之,乃是一黑脸胡汉,身长九尺,手持铁鞭,拍马向前而来。秦王知是敬德,遂有惊怕之意,将后队一字摆开阵势,秦王横枪立马于山前待之。敬德到,厉声问曰:“哪个是世民?”秦王曰:“你莫非敬德否?”敬德曰:“我便是朔州尉迟敬德也,世人闻吾大名,如雷灌耳,你既识我,何敢来此?吾特来捉李世民。”秦王笑曰:“谁认得汝这臊狗野贼?敢在此夸口。只我便是秦王,汝既引人马来,吾并力抗汝,非英雄也;汝既要捉我,我岂惧汝哉?”
敬德曰:“量汝这些众人都来,消不得吾这半鞭。”骤马挺鞭,直取秦王。秦王亦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不数合,秦王拨马而走。敬德骤乌骓马赶来。
看看赶上,鞭从背后打来。秦王绕树而走,敬德一鞭狭在树上,急拔起鞭,欲复打下,秦王骑玉骢马已走五十步远。敬德纵辔赶来,山坡边转出一将,大叫:“勿伤吾主,马三保在此!”三保轮刀纵马,敌住敬德,秦王因此走脱得。三保与敬德斗不数合,刀法遂乱,武士虐引十数骑到,敬德遂弃了三保,来战士虐。士虐战上数合,架隔遮拦不定,飞马便走。三保见士虐又败,各自逃命,四散去了。敬德拍马后赶,赶至五里之地,忽见向善志、丘师利二将从山后杀出,挡住来路。二将曰:“吾二人在此已等多时!”遂轮刀纵马夹攻,敌住敬德。战不数合,二将皆败,敬德见秦王走脱,又是夜间独马,恐被所算,乃高声叫曰:“吾不赶汝这乳臭孺子,有污吾鞭。可学全武艺,再来共决雌雄。”遂自引兵而去。
秦王领四将还归介休,秦王在马上叮咛戒论诸将士曰:“定扬敬德之兵果是强壮,若非公等救援,几乎陷在贼人之手,其锋不可当也。汝等到营,切匆说吾与敬德交战有失之事,恐惊动将士之心。今探见虚实,自有破敌之计。”诸将曰:“谨从尊命,不敢漏泄。”当夜诸军回寨。次早,秦王坐在帐中,即唤诸将问曰:“近闻刘武局外援不至,粮草已绝,军士各无斗志。欲进取柏壁关,以开咽喉之路。此关今被宋金刚、敬德把守严紧,其实难攻,汝等有何妙策?”帐前程知节应声出曰:“殿下勿虑武周,大驾在于太原,这几日探听得一条小路,可以偷过柏壁。由他金刚二人自在关中把守,只顾进兵前去,围了太原,武周必定取回关内之兵前去,以救其腹心,何愁柏壁乎?柏壁既破,大兵齐攻太原,取武周有何难处?”秦王曰:“咬金言者甚善,既有这条路,何不早说?”知节曰:“这几日才探得出。”秦王曰:“事不宜迟,只今夜结束,便起过关。”令程知节领长安道一军为前哨,马三保领醴泉道一军为后哨,秦王自领精兵一万为中军。留下六道官军,却令殷开山管领大营不动,以拒柏壁之兵。
时有秦叔宝在侧,秦王全然不顾。叔宝半晌,忍耐不住,乃厉声曰:“殿下何待人薄也?秦琼自从席唐,未有半箭之功,累受厚恩,不得报效。今欲破敌,全不要用,此是何意?”秦王曰:“秦兄勿怪,本欲烦兄一行,争奈有些缘故。”叔宝曰:“有何缘故?愿请见谕。”秦王曰:“金刚令敬德把守关隘,有万人之敌,甚是利害,恐兄不是对手,吾特不言,留汝与开山共击敬德。”叔宝曰;“众夸敬德如天上人,某视之犹土鸡瓦犬,不能鸣吠,无足为用。我随殿下同行,先取刘武周之首,后击敬德二人。”殷开山曰:“军中无戏言,叔宝不可轻也。”叔宝曰:“大丈天言出如箭,何戏之有?”秦王曰:“汝可引五千人马先行,伏于柏壁关南路,以备迎敌敬德之兵。吾领官军往关西小路而行。”
至黄昏左侧,叔宝领命,先就关南埋伏去了。秦王复谓诸将曰:“汝等二更造饭,三更趁月明夜拔寨都起。人衔枚,马勒口,悄悄而行。我亲自前面开路,汝等依次而进。”传令了,便教满寨尽告报。
原来细作人听得这个消息,尽往关上来报金刚。金刚大喜,曰:“这等匹夫,你偷小路过去,逼我太原,须有粮草车仗在后。我截住后,你如何好?匹夫无谋,中吾之计。”即时传令,教敬德军士尽皆准备赴敌,今夜二更也造饭,三更出关,伏于树下丛杂去处,只等秦王过咽喉路去了,车仗来时,听鼓响一齐杀出。看看近夜,金刚令军尽皆饱食披挂了,悄悄离关,四散埋伏,只听鼓响。
却说敬德引十数骑裸将下马伏于村中,看时约三更以后,远望秦王亲自在前,横枪纵马,悄悄地引军前进,人马陆续而来。敬德看得分晓,便教一齐擂鼓,伏兵皆起。秦王正行之际,忽听得前哨程知节锣鸣炮响,又听得后哨马三保处人闹马嘶,心遂惊惧。背后一彪人马抢到,大喝:“世民受死,我等得你好难!”秦王回头看时,那员大将豹头环眼,黑脸红须,使一条竹节铁鞭,骑乌骓马。朔州阳善人也,姓尉迟名恭,字敬德。
四下里锣声大振,众军杀来。秦王见了敬德,举身无措,交马战数合,秦王勒马向高坡落荒便走。敬德单马后追秦王,正似流星赶月之状。
却说后哨马三保正与武周手将寻相交战,忽见敬德追赶秦王,三保不敢恋战,弃了寻相,勒马关南,高声叫着:“叔宝,秦王有难,可急去救!”叔宝听了大惊,慌问三保曰:“秦王今在何处?”三保惊得心慌口哑,不能回答,只以手望刘军中一指。叔宝连声叫苦,遂不顾三军,慌挺锏上马,杀人刘军阵中去救秦王。正遇刘将韩哙舞刀来迎,叔宝更不打话,只一合将哙打下马去,横冲刘阵,不知秦王何在,即勒马加鞭,投往西北一路而来。忽一军人自棘丛中出,大叫一声“将军!”叔宝问曰:“你是何人?”小军答曰:“我是秦王帐前小卒,被敬德赶散。”叔宝便问秦王消息,军答曰:“却才秦王被敬德追赶,投北而走。”
叔宝见说,飞马望北赶来。转过山坡,忽见一员猛将,头戴镔铁盔,身穿青罗袍,披着乌油铠,手持竹节钢鞭,跨一匹雪蹄乌骓驹,在山坡间控驭跑马,信是黑煞天神之状。后静轩有诗,单号敬德英雄云:将军雄猛冠三军,前后无过勇绝伦。
昔日并川今涧水,尉迟端的敌万人。
叔宝见了黑将形像,正与挂在秦府壁上轴像无异,已知是敬德,秦王被其所追。乃立马高声叫曰:“将军,见我秦王主人何在?”敬德曰:“谁识汝主何人?只一村野匹夫,被我赶逐西北坡上去了。汝是何人?来此何事?”叔宝曰:“吾乃天下驰名秦琼将军是也,想汝是尉迟敬德臊狗之奴。因汝追赶秦王,特跟寻来此保驾,吾与你决胜负,你死我活。”敬德叱之曰:“唐将千员之众,被吾屠戮殆尽,你这小将有污吾鞭。”
叔宝大怒,挺锏直取,敬德提鞭来迎,两将混战百余合,不分胜负。敬德暗想:“唐将无员与我战上十合,今此贼好生大胆,果有手段。”遂诈败便走。叔宝飞马追赶,且看二人胜负何如。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