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王世充借粮背德
王世充借粮背德
此时武德二年春二月,徐世绩、魏征、秦琼三人私放秦王、文静归国。李密大怒,欲斩三人。祖君彦急告曰:“世绩、魏征、秦琼犯法,虽当死罪,然大王立国皆赖三人辅翊之功,权监禁中,以功赎之。”众皆再三哀告,方才放免,监在南牢。
却说王世充因武德元年四月唐兵犯境,百姓荒于稼穑,至是粮储不敷,军士缺食。世充遣周武、陈文奉使李密,借粮二十万斛,权济其急,候冬成熟,倍还利息。二人径投金墉,来告李密。密大喜,许之曰:“王世充,孤一体之弟也,虽与相持,君子不念旧恶,兼是唇齿之境,互相救援。今值岁荒民困,储粮不足,孤则有余,安得不以济之。”遂引王伯当带引军士发巩洛二仓之粟,照数支给二十万斛,纳送洛阳。
伯当领命行至仓所,比及军士启钥之次,只见仓内耗鼠蜂涌而出,其鼠背生两翼,遍体鱼鳞,赤毛突眼,尖牙快食,咆哮走壁而飞。三三两两,约有五七百数,滚滚仓中,掷梭而走。
伯当一见大惊,随令军士各持木棒,向前乱打。其鼠合群飞起,集于屋椽之上,自相呼唤。军人曰:“此怪物也!然逐鼠者必猫也,岂我等以木而能打乎?”伯当以实还告于密,密惊曰:“何有此异事也?”遂遣何良、周侃二将,带军士迳向金墉城内,排门遍户,索取狸猫数百,各令送纳仓所。军士去不多时,皆取将猫来,放入仓内。只见其鼠与猫打将团来,犹如一母共产。俄而飞尘扑面,仓内米皮旋风而起。众军士视之仓内之粟,十去八九,虽在余粟,杂以鼠粪而已。丽泉诗云:猫鼠同群事可疑,伯当枉自用心机。
皆因李密时衰蹇,千载令人倍惨悲。
军士怪疑不定,慌来告报李密。密曰:“此事如之奈何?”周武、陈文告曰:“大王欲取信于民,不可失约,许人一物,千金不改,亦须多少应付,权救一时之急。”密令开过仓号,看是有无。人报宇字号仓其粟虽少,却无耗鼠之患。密使开之,果如所言。当日只搬十万斛交付陈文二人,押送而去。
却说王世充自与秦王战败之后,训练士卒,每欲举事。正值年荒食歉,难以措手,忽报周武、陈文借粮归国,具告其事,世充鼓掌大喜曰:“吾事济矣,李密势不久也。”左右问故,世充曰:“猫鼠同群,阴阳反覆,此不祥之兆也。国家将兴,必有帧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今妖孽已见,李密亡在目下,此时不取,更待何时。今粮十万斛,军士供馈亦足,亲帅一旅之师,乘其不备,掩而袭之,如拾芥矣。”于是即命周武为先锋,郝明、艾先为左右护卫,桓素使为后应,祖武等监国。世充之子玄恕为领兵元帅,率领精兵五万,杀奔巩邑而来。
哨马报入金墉,李密遂与众谋士商议,祖君彦奏曰:“徐世绩、魏征、秦琼三人私放世民,监禁狱中,深自羞愧,未有效忠竭力之地,愿大王赦免三人之罪。臣观叔宝勇超三军,力敌万夫,乞保此人为先锋,再令程知节统率大军,必要生擒世充。”李密大喜,便赦出秦琼三人,召至阶下。密曰:“祖君彦告孤免汝等之罪,仍复旧职,待后建功赎罪。今王世充借粮背德,引兵入界,汝等竭力出军迎敌。”即赐秦琼金甲锦袍,加为虎威将军、前部大先锋。密与程知节领大军十万离了金墉,商议进兵。探马回报:世充使子王玄恕为元帅,尽起大军前来拒敌。密将王伯当日:“玄恕乃膏梁子弟,怯而无谋,可与伯当精兵五千,直取路出洛口,过罗汉岭而东,当真君观而投北,不过二日可到洛阳。玄恕忽闻伯当骤至,必弃寨而走,洛口之谷足可以为食也。众等却从北邙山大驱军马而来,则洛阳一举而可定也。”密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以为洛阳无人物而欺之。倘有人进言从山僻以军截之,非但令五千人受苦,亦大伤锐气也,决不可用。但从平坦大道依法而进,无有不胜。”
遂不用伯当之计,差人令秦琼进兵。
却说玄恕在洛阳聚诸将,时有先锋周武,使开山大斧。武有二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曰文英,次曰文礼,引本部军马一万,辞了玄恕,取路夹迎。前至北邙山相遇,两势下各自布阵。世充之兵摆开,门旗下周武出马,二子列于两边。
厉声大骂:“忘恩失义之贼,敢侵吾境!”秦琼手提双锏,大怒而出,单搦周武交锋。长子文英与叔宝交锋,战不三合,叔宝刺死文英于马下。次子文礼大怒,一骑马、一支戟来,与琼交战。琼乃抖擞精神,施逞平日虎威,战上二十余合,拖锏便走。文礼兜住马,倚了戟,取箭射之,被琼用锏速拨下,连射三箭,皆不中。绰了锏,奋力赶来。比及赶到,被叔宝一箭,射中面门,应弦坠马而死。周武见二子皆丧于叔宝之手,心胆俱裂,急走入阵躲避。世充兵素闻叔宝之名,又见如此英雄,谁敢交锋,马到处喝声“阵开!”皆纷纷乱走,曳曳倒退。叔宝匹马单枪,赶入世充阵内,如入无人之境。知节见叔宝大胜,率魏兵一掩,世充之兵大败而去。叔宝收军回寨。毕竟还是如何?
总批:仓内猫鼠同群,虽为李密不祥之兆,亦未为世充之幸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传习录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