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清廉
李袭誉,江淮俗尚商贾,不事农业,及誉为扬州,引雷陂水,又筑句城塘,以灌溉田八百余顷。袭誉性严整,在职庄肃,素好读书,手不释卷。居家以俭约自处,所得俸禄,散给宗亲,余赀写书数万卷。每谓子孙曰:“吾不好货财,以至贫乏。京城有赐田一十顷,耕之可以充食;河南有桑千树,事之可以充衣;所写得书,可以求官。吾殁之后,尔曹勤此三事,可以无求于人矣。”时论尤善之。
郑善果父诚周为大将军,讨尉迟迥遇害。善异性至孝笃慎,大业中,为鲁郡太守。母崔氏甚贤明,晓正道。尝于阁中听善果决断,闻剖析合理,悦;若处事不允,则不与之言。善果伏床前,终日不敢食。母曰:“吾非怒汝,愧汝家耶。汝先君清恪,以身徇国,吾亦望汝及此。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今至方伯,岂汝自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目见汝先君乎?”善果由是励己清廉,所莅咸有政绩。炀帝以其俭素,考为天下第一,赏物千段,黄金百两。入朝,拜左庶子,数进忠言,多所匡谏。迁工部尚书,正身奉法,甚着劳绩。
冯立有武艺,略涉书记,事隐太子。太子诛,左右悉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逃其难。”乃率兵犯玄武门,杀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而遁。俄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间构阻我骨肉,复出兵来战,杀我将士,汝罪大也。何以逃死?”对曰:“屈身事主,期于敕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歔叹,悲不自胜。太宗宥之,立谓其所亲曰:“逄莫大之恩,终当以死奉答。”俄而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人力战,杀获甚众。太宗深嘉叹之。出牧南海,前后牧守,率多贪冒。蛮夷患之,数为叛逆。立不营生业,衣食取给而已。尝至贪泉,叹曰:“此吴隐之所酌泉也,饮一杯何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毕饮而去。
裴炎有雅望于朝庭。高宗临崩,与舅王德真俱受遗诏辅少主。则天既临朝,废中宗为庐陵王,将行革命之事。徐敬业举兵于扬州,时炎为内史,示闲暇不急讨。则天潜察之,下炎诏狱。凤阁侍郎胡元范、刘齐贤等庭争,以炎忠鲠无反状。则天曰:“炎反有端,顾卿不知耳。”范、贤曰:“若裴炎反,臣等亦反。”则天曰:“朕知裴炎反,知卿不反。”炎既诛,范、贤亦被废黜。炎将刑,顾谓兄弟曰:“可怜官职并自得之,炎无分毫遗,今坐炎流窜矣。”炎虽官达而甚清贫,收其家,略无积聚,时人伤焉。
杨峤为祭酒,谓人曰:“吾虽三品,非不荣贵,意常不逾畴昔一尉也。”时议重之。峤祖父休之,事北齐,执政将封为王以宠之。休之固辞,而谓入曰:“我非奴、非獠,何事封王耶!”
李日知为侍中,频乞骸骨,诏许之。初,日知将欲陈请,不与妻谋。及还,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室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也。”
李怀远久居荣位,而好尚清简,宅舍屋宇,无所增改。尝乘款段,豆卢钦望谓之曰:“公荣贵如此,何不买骏乘之?”答曰:“此马幸免惊蹷,无假别求。”闻者叹伏。
冯履谦,七岁读书数万言,九岁能属文。自管城尉丁艰,补河北尉。有部人张怀道任河阳尉,与谦畴旧,饷一镜焉。谦集县吏遍示之,咸曰:“维扬之美者,甚嘉也。”谦谓县吏曰:“此张公所致也。吾与之有旧,虽亲故不坐,着之章程。吾效官,但以俸禄自守,岂私受遗哉!《昌言》曰:‘清水见底,明镜照心。’余之效官,必同于此。”复书于使者,乃归之。闻者莫不钦尚。官至驾部郎中。
卢怀慎,其先范阳人。祖父悊为灵昌令,因家焉。怀慎少清俭廉约,不营家业,累居右职。及乘钧衡,器用服饰无金玉文绣之丽,所得俸禄,皆随时分散,而家无余蓄,妻子不免匮乏。及薨,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玄宗幸东都,下诏曰:“故检校黄门监卢怀慎,衣冠重器,廊庙周材,吁谟当三杰之一,学行总四科之二。等平津之辅汉,同季文之相鲁。节邻于古,俭实可师。虽清白莹然,籝金非宝;然妻孥贫窭,儋石屡空。言念平昔,弥深轸悼。宜恤凌统之孤,用旌晏婴之德。宜赐物一百段,米粟二百石。”明年,车驾还京师,望见怀慎别业,方营大祥斋,悯其贫乏,即赐绢五百疋。制苏颋为之碑,仍御书焉。子奂历任以清白闻,为陕郡太守。开元二十四年,玄宗还京师,次陕城顿,赏其政能,题《赞》于其厅事曰:“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人多惠爱,性实谦冲。亦既利物,存乎匪躬。为国之宝,不坠家风。”天宝初,为晋陵太守。岭南利兼山海,前后牧守赃污者多,乃以奂为岭南太守,贪吏敛迹,人庶爱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