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李案奇闻何书乎?小说也。小说则曷为乎序之?曰:序之者非以其书也,非以其书之为小说也;读其书,有所感于心,心有所感而书之,固不必其为序也。
夫幼而学者壮而行,儒生之素志也。乃不得行其所学于时,因记其所闻而为说;说又无济于当世之大用,仅而得署曰小,不亦重可悲乎?虽然,吾更因其所说而有说:如李公者,非所谓得行其志者乎?由令邑而守郡,而监司,而封疆,而督师,何莫非得行其志者?何莫非得见其所学者?而尤得死于王事,以名始,以节终,不亦几完人乎?乃骨肉未寒,而罪名加矣;诏墨未干,而恤典撤矣。纪功无寻,归狱有辞,讵始愿之所及乎?
故儒者非必得行其志为幸。得志而径情直行,以畅吾意之所欲,谓吾能得吾民之心,事皆可称此而行也;而不知军国重要之图,度海量力之诣,贸贸焉以万乘为孤注,一卤莽灭以行之,虽一瞑而万古不视,而大局更何堪回首乎?设李公有以陶淑其情性,不徒尚意气以用事,吾知其决不出此。设李公不能得志,终其身于一州一邑之长,得竭尽其能于茧丝保障之余,吾知其必能追踪李杜,比肩龚黄,将血食庙祀而无匮也。惜皆未然,竟铸此错。则得行其志,固非李公之幸也。然则,优游泮奂,得专心学问以考察当世之务,优其识以老其材,以待仔肩大任,而无复溃防覆余之虞,岂非儒生之大幸而钜公元老所求而不可得者乎?吾读是书,吾乌能无所感而不书?
光绪二十有八年清明后一日,恨恨生书。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北游记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