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陆大荣当堂具结 李老婆意外发财
陆大荣当堂具结 李老婆意外发财
上回说到李公假意发怒,要将陆钟氏用大刑拷问。你想,钟氏是个不出闺门的妇女,哪里经得起惊吓,早已目瞪口呆,软瘫做一堆。官媒赶紧上前搀扶,忽见他腰肢儿一挺,两个小脚儿一蹬,竟是魂飞窍外,魄散九霄。
李公见此光景,甚过意不去,连忙叫官媒扶向一旁,设法灌救。命传奸夫李瞎子即李本华上堂。不想那李瞎子早听得李公是个清官,怕将此事彻底根究,便有些大大的不妙,因就了三十六着的上着。他本来是散押的人,并未带刑具,趁个眼错,一溜烟的跑出衙门,没命的赶出城,逃向他方别处去了。这边堂上传他,那该管班头始觉这李瞎子不见了,还想不到他逃跑,只当他回班房过瘾去了。赶到班房传唤,哪里有李瞎子的踪影?
这班头方才着忙,着人四处找寻,不知去向。问大门口的人,始知有个瞎子飞跑望西去了有两刻多工夫了。急忙派个快腿追赶。无奈堂上已经叠次的催传李瞎子即李本华上堂,班头急得满头出汗,只得上去回李瞎子趁空脱逃的话。李公大怒,将惊堂连拍,说道:“该死的奴才,青天白日,大庭广众之下,能放未过堂的要犯偷跑,这还成个事么?”当堂重责二百,限当日将该犯追回,一面再传陆大荣问话。
陆大荣在阶下,听得李公要刑陆钟氏,心中十分得意。倒想不到李瞎子偷跑,心中甚是诧异,甚是着急”正在出神,忽听堂上传他,只得勉强上堂跪下。李公问道:“奸夫脱逃,显见得是情虚畏罪。奈陆钟氏有孕在身,又不便刑讯,但此事的虚实及罪名的轻重,全在尸身的有伤无伤。今尸棺停在哪里?”
大荣道:“现停在本家厅上。”李公道:“本县的意思,须先验尸,方能讯问。你且具上结来。”大荣道:“职员已具结在此。”说罢,从袖中取出甘结,双手奉上。值堂的接过,呈在公案,李公拿起看时,见上写着:具甘结候选县丞陆大荣,依奉结得亡兄陆进财实系因伤身死,求请开棺相验。如验系无伤,情愿反坐开棺之罪。所具甘结是实。
李公看罢问道:“陆大荣,这不是儿戏的事,倘开棺后验得无伤,这罪名你须知道,那时你不要翻悔。”大荣道:“职员知道。职员既具甘结,决不翻悔,若要无伤,情愿领罪。”李公道:“情愿?”大荣道:“职员情愿。”李公道:“既如此,暂且退下,明日午正二刻,听候本县临验。”陆大荣磕了个头,说道:“谢老父台恩断。”便退了下去。这边官媒已将陆钟氏救醒。李公恐他短见,重叫到案前,宽慰了他几句,又吩咐官媒领他一同下去,好生与他将息。
刚要退堂,忽见前天拦舆呼冤的那个女人又哭叫着进来,到案前跪下。李公道:“你既有侄儿,何不叫他报告,你又自来?”那妇人道:“我侄儿年轻,不敢见官。小妇人没法,只得亲自到堂,求青天大老爷恩典。”李公道:“你女儿平日与许国桢有来往没有?”妇人道:“我女儿从小跟我一炕上睡的。许国桢常到家来,却想不到有旁的缘故。”李公道:“好糊涂的婆子。你且回去,待本县与你拿到许国桢。找回你女儿就是。”那妇人磕了个头,爬起来,眼泪汪汪的去了。李公便掣了一枝签,添差快班王福、张勇立拿许国桢到堂,限两日销差。王福、张勇领签下堂去了。李公吩咐掩门,退堂歇息不题。
且说陆大荣从堂上下来,回到家里。想:“李公今天的堂口,分明都是为顾我这边的意思,我不要不知好歹,须尽个意儿才好。”又想道:“明日午刻便要相验,我这份儿须赶今晚送去方能见效。”左思右想,越想越有兴头,便走到老婆房里,开了箱子,取了四个元宝,又取了两个元丝锭子。忽想道:“这白晃晃的银子怎么个送进去?须得有个过付方才妥当。这宅门外的朋友是不济事的,就是那位张荣张二爷是本官最相信的,必得见通了他方能办事。”主意已定,便收拾了箱子,将银子拿块手巾包上,揣在怀里,到县衙前,想找个朋友引见张荣。
来回走了几遍,不想朋友倒没有寻见,迎面来了个朋友的女人,你知道是谁?就是李瞎子即李本华的老婆,听见他丈夫逃跑,不知去向,又有县差到他家拿人,闹得他不得安身。他便想:“都是陆大荣闹出来的事。”就要寻他拼命,并着他要男人的下落。哪知道刚转过一条街,就碰见那该死的陆大荣端着一大包银子在那里找主人。那妇人一眼瞧见,就赶上几步,将陆大荣一把揪祝大荣吓了一跳,仔细看过,才知是李瞎子的女人。
说道:“李大嫂,因什么,有话好说。且到我家坐下,慢慢讲罢。”那妇人没由他说完,便啐了他一脸的唾沫,说道:“放你祖奶奶的屁!你不怀好心,要谋你哥哥的家产,要害你嫂子的性命,与别人什么相干?你这狗畜生,花言巧语的,哄姓李的去替你顶缸,弄得性命都没了。今官差衙役挤破了我的屋子,你这狗攮的倒在这闲。我且问你,我男人你弄他到哪里去了?”
陆大荣听他大叫大嚷这一大套,急得个没缝儿钻,又不好掩住他的嘴,只得倒陪着笑,想哄住他。不想那女人不由分说,一手将大荣的褡膊揪住,一头望怀里撞去。大荣将腰一松,那怀里的银子便咇咇都滚下来。那女人看见银子,喜出望外,没命的扑在地下乱抢。这就叫:万事不由人算计,恶人自有恶人磨。
要知后事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西京杂记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