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门下生当堂对供 杀人贼自行投案
门下生当堂对供 杀人贼自行投案
却说张王氏见他女儿回来,没命的一把将他抱进。刚要回身关门,忽见一处斑斓猛虎对着门向里扑来,张王氏“呵嗄”一声栽倒在地。睁眼一看,原好好的睡在炕上,却是南柯一梦,不但猛虎是假的,连他女儿回来也不是真的。回想方才所见,却仍在眼睛面前一般。听谯楼的鼓,正“咚咚”的连打五下,桌上残灯半明半灭。推开忱头,回身坐在炕沿,将灯拨亮,拿旱烟袋抽了几口烟,想就枕再睡,听老鹳已嗄嗄的打屋头顶飞过。看窗纸已是发白,便索性起来,将被褥打叠,走下炕来,将灯移过到厨下,烧汤洗脸,随便用点干粮充饥。将头发一挽,包上一块蓝布,换了衣裙,把灯和灶内的火都打灭了,方才出门。看天色已是大亮,间壁卜掌柜业已开门,在街前扫地。
张王氏把大门反锁,托卜掌柜就近照顾,说道:“我侄子要来,叫他礼房找我。”卜掌柜答应。张王氏便慢慢的走到县前,已是巳初时分,见三班六房已齐在堂下伺候。张王氏便到礼房暂坐,听候传讯。原来礼房经承赵明齐是他丈夫的学生,见师母到来,颇尽心的张罗。
不多一刻,李公已传点升堂。先点完了一班卯,方问到这起案件,开首就点原告张王氏,堂下便一叠连声的传张王氏听审。张王氏便上堂,到案前跪下。李公问道:“张王氏,你所告的是实情,还是虚言?”张王氏说:“句句实情,没有半字虚言。”李公道:“你说在西门外遇见许国桢,被殴并抢去首饰是哪一天?你补呈内并没有叙明。”张王氏沉思了一回,禀道:“我女儿是九月初二不见的,小妇人遇见许国桢是九月二十九那一天。”李公道:“被殴及抢去首饰是真的么?”王氏道:“小妇人不敢扯谎。”李公道:“他打你的时候,有人看见前来劝解的没有?”张王氏道:“卖烧饼的教门马二叔同打索洪大哥都看见的。”李公道:“失的是什么首饰?”张王氏道:“银耳挖一枝,银莲蓬簪一枝,就这两件,没有旁的。”
李公提笔在被告许国桢名上一点,值堂就传下去。少顷,原差一同上来禀道:“许国桢到。”李公将惊堂一拍,说道:“你说并没有看见你师母的面,这在西门外打他抢他首饰的是谁?”许国桢见张王氏对面,不免有点羞惭,这也天良难昧的缘故。明知抵赖不过,只得勉强支吾道:“那一天童生是遇见师母,因他逼向童生要人,童生无奈,只得用力将他推开,方得脱身,并不敢打。至于首饰,想是匆忙中遗失,童生实在不知。”张王氏道:“你这猴儿崽子,倒会说瞎话。那一天要不是马二叔,你早把我填了城壕沟了。我的耳挖子、簪子,你拿了去,马二叔向你恳情,你尚不肯还我,你今儿又推说不知?”
许国桢到底年轻,又是情虚,被张王氏一番折证,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李公早已看透情形,便厉声喝道:“许国桢,你还不从实供来!”许国桢早吓得说不出,只连连磕头,口称冤枉。
李公道:“想你不受刑决不肯供。”便喝道:“与我重打二十板再问。”左右将许国桢拖翻,揿在地下。许国桢喊道:“小的实供,童生实供。”李公命将他放起。许国桢道:“那日在西门外遇见,因他将童生辱骂,一时气愤,用手殴打是有的。银簪子因掉在地下,童生捡拾不还也是有的。”李公道:“这两件是有的了。你将他女儿藏在哪里?到底是有的没有的?”
许国桢道:“那日童生送师妹回家,实在李家砦被强人劫去,不敢说谎。”李公道:“既被强人劫去,你怎不奔告你师母家得知?后他遇见你,你反将他殴打。你想这法堂上是你随意胡说的地方么?”喝声:“来!”左右齐声吆喝助威,刑皂趋至案前候示。李公掷下一签,左右便将许国桢拖下。许国桢杀猪似的叫唤,说道:“大老爷青天,童生没有谎言,实是强人抢去,连车都不知去向。”李公摇手,命且暂往,问张王氏道:“你女儿回家的车是你雇的?是许国桢雇的?”张王氏道:“车是小妇人请间壁卜掌柜雇的。”李公道:“你女儿不见之后,你见车夫回来没有?”张王氏道:“没见回来。”李公道:“车夫名姓你可知道?”张王氏道:“不知他名叫什么,知他也姓张,是山东人,贩枣儿来的。因消耗了本钱,他家里又被捻子抬子,回去不得,就在这儿赶脚。先前常来求当家的写家信,所以小妇人知道。”李公听罢,沉思半响,便问张王氏道:“许国桢家中有无产业,指什么过活?”张王氏道:“他家并没产业,他娘再醮在城里,他依他舅过日子。”李公问许国桢道:“你舅姓甚名谁,什么营生?”许国桢道:“我舅舅姓赵,叫赵端林。从前在山东生意,现因捻子搅乱,在家度日,没有出门。”李公说:“你就在他家住吗?”答道:“是。”李公向张王氏道:“这事其中尚有曲折,本县从不肯冤屈平民。你且暂退,候本县访实再行复讯。”张王氏叩头退下。李公命将许国桢还押。
方要退堂,忽有个游方和尚在大门喊冤。李公命速将这和尚传进,问道:“你出家人,有什么冤枉?”和尚道:“小僧名叫普恩,在徐州报忠寺出家。因朝山过此,昨晚在城外客店借宿,随身盘川衣服被贼窃去。找店主理论,店主不但不管,反将小僧打骂。求大老爷看佛面,救度小僧。”李公道:“你既是云游和尚,为甚不向丛林挂单,却向客店投宿?”和尚道:“小僧一宿便行,所以免得惊动大众,就在客店借宿。”李公道:“你这话本县却不明白。且问你,被窃的是什么物件?”
和尚道:“有失单在此。”说罢,双手呈上。李公接过,举目观看,见上写着:失单计开:纹银四十四两;单夹禅衣五件;制钱八百文;黄布包袱一条;大红褊衫一件;紫金如意一枝。
李公看罢,说道:“客店什么字号?店主姓什么?”和尚道:“店主姓吕,叫吕家车店。”李公道:“你可有戒单路引?”
和尚道:“有的,幸在贴身收着,没有被窃。”说着,就在胸前取出奉上。李公接上,打开看毕,便叠起拿在左手,右手将惊堂一拍,喝道:“好贼秃!你自己杀了人,谋了人的财物,胆敢来此呈控被窃!我且问你,南关外的普恩和尚是谁杀死的?你又冒普恩的名姓,敢来本县尝试?”毕竟贼胆心虚,那和尚被李公蒙头这一拍,不觉神色俱变,身子矬下了一半。李公愈觉情真,便命左右将这假和尚拖下,重责五十小板,再行细问。
假和尚磕头禀道:“小的情愿实供,求免动刑。”
不知假和尚供出些什么来,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蛮书
- 吴船录
- 史评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