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淹金山二蛇斗法 叠木桥两怪叙情
淹金山二蛇斗法 叠木桥两怪叙情
诗曰:
求僧难释许郎还,遂叫名山波浪翻。
几度春风情宛转,相逢疑是梦中看。
且说白氏当日自汉文出门之后,心神不宁,盼至日暮,不见回来,眼跳耳热,十分着急。叫声:“小青,相公今早出门去徐家,因何至今未回,我心甚悬。”小青道:“娘娘既然悬念,待小婢去看便知。”遂驾起妖云,在半空中四下观看。徐家寂寂,并无形影,回头望金山寺一看,却在寺中。随转云头回来,叫声:“娘娘,原来相公是去游玩金山寺,因此未回家。”白氏听罢,不觉满面愁容,双眼垂泪。小青慌忙问道,白氏叹道:“小青,你怎知道,这金山寺有个老和尚,名唤法海禅师,法力高强,十分了得。相公此去寺中游玩,他必然会共相公道破你我的根基,相公一定被他留住,夫妻恩情从此断绝了。”说罢,悲泣起来。小青劝道:“娘娘何须悲痛。前年茅山野道妄夸利害,尚被娘娘所吊,今日何怕金山秃驴。”白氏道:“小青,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法海佛法高妙,非比茅山。如今不可用强,我和你同去金山,哀求禅师,看他肯将相公放出否。”小青道:“娘娘主意不差。二妖即刻驾云来到金山寺,按落云头,行到山门,看见一个小沙弥坐在寺前。白氏近前叫声:“师兄,烦你进去禀上老师父,说我们是许相公的亲眷,要来寻许相公回去的。”小沙弥听罢,即到方丈里面禀道:“启上师太得知,山门外面来了两个妇女,说是许相公的宝眷,要来寻许相公回去哩。”法海笑道:“无知孽畜!好不知死,敢到此间。”遂即头顶毘卢帽,身穿紫袈裟,左手执着龙禅杖,右手捧着金钵盂。法海抖擞精神,移步出了山门。手指白氏骂道:“孽畜!我是佛门慈悲,念你修行年久,不忍加害。你们迷惑汉文这也罢了,今日大胆,敢上吾金山。好好退去,饶你性命,不然可惜你千年道行,一旦化为灰烬,悔时晚矣。”
白氏无奈,跪下叫声:“佛爷,念小畜非是迷惑汉文,与他数载夫妻,皆系前缘,万望佛爷广行方便,放汉文出来,感恩不浅。”法海道:“我岂不知你与他实系前缘,但汝今已经怀孕,不可再恋汉文,趁早回山以待孕期。若还在此饶舌,休怪我不慈悲。”白氏哀求数次,法海只是不依。
小青在旁看见,按不住心头火发,骂道:“秃驴!你既是佛门弟子,方便为先,若拆散人间恩爱,永坠地狱。待我拿你这秃驴,碎尸万段,方消此恨。”说罢,将身畔红绫帕解下,祭在空中,变作一条火龙,望法海面门烧来。法海看见,呵呵大笑道:“你这小可伎俩,亦要班门弄斧。”遂将右手钵盂举起,将火龙收在钵内。白氏也发了性,叫声:“和尚看宝!”口内喷出一粒宝珠,光华夺目,望面门打来。法海看见,觉得心惊,只得又把钵盂察在空中。只见霞光万道,瑞气千条,隔住宝珠,随向白氏头上罩来。白氏看见佛门宝贝,惊得魂飞魄散,急急收了宝珠,同小青驾云逃走去了。
法海收起钵盂,转身入寺,到大殿上坐下,命擂鼓撞钟,聚集阖寺僧众。法海开言道:“你们众人听吾吩咐:妖蛇今日共我斗法,看见佛宝,飞身逃去,其心不甘,今夜必然复来水淹金山,溺死镇江无数生灵,总是天数使然。我今付你众人灵符各一道,今夜贴在手中,我将紫衣袈裟罩住寺口,不怕妖蛇水厄。今夜,我镇住山门,看妖蛇怎生作状。你众人亦须小心在意。”大众遵命,领了灵符,各去准备不题。
再表白氏同小青逃回家中,双眼流泪。小青叫声:“娘娘,可恨法海秃驴坚然不肯放相公出来,宝贝又被他收去。小婢今夜同娘娘再去金山拿这秃驴,寻回相公何如?”白氏叹道:“小青,他法力高强,更兼钵盂利害,是你亲眼看见的,幸得我们走离,不致钵下亡身。今夜再去,惟有拜恳哀求,看他肯回心否。”
看看红轮西坠,玉镜东升,二妖依旧驾云来到金山。看见法海坐在寺前,寺门紧闭,天罗地网布列山门。白氏同小青跪下哀求道:“佛爷,望你大开慈悲,放出许郎,小畜们永戴二天。”法海喝道:“孽畜!许生已削发,在寺出家为僧了,你们再休想他,早早回穴,免丧残生。”白氏见他口气太硬,料他必不放出,同小青立起身来骂道:“残忍秃驴!离我夫妇,与你誓不两立。”遂喷出宝珠,向面上打来。法海忙祭起钵盂收了宝珠,随手祭开禅杖要打白氏。幸喜空中来了救星,你道救星是谁?原来是上界魁星。因白氏腹中怀个状元,非同小可,因此被魁星将笔尖架住禅杖,救了白氏。白氏得命,同小青驾云走了。法海看见,已知就里,收了禅杖,将紫衣袈裟罩住寺门,踏罡步斗,护住金山不题。这白氏同小青逃归,咬牙切齿恨道:“这秃厮真个可恶!留我情郎,收我宝贝。罢了,一不作二不休,待我下个毒手,淹倒金山,溺死这满寺的秃厮,以释此恨!”小青听见,满口赞颂。白氏遂同小青驾云飞在空中,念动真咒,驱动四海龙王。不一刻,四海龙王齐到,口称:“娘娘有何法旨?”白氏道:“令你们取水淹倒金山。”龙王领命,即刻率领鱼兵虾将兴云布雨。倏忽,满地滔滔银涛雪浪,淹上金山。法海看见水到,念动真言,将袈裟抖开,众僧将灵符望水丢下,只见水势倒退,滔滔滚下山去。众龙王霎时收束不住,水势滔天,淹下山去。可怜镇江城内不分富贵贫贱,家家受难,户户遭殃,溺死无数生灵。
白氏看见大惊,忙对小青道:“你看,海水不能淹上金山,反溺死镇江无数生命,我今犯了弥天大罪,不如同你逃回清风洞暂且栖身,再作道理。”小青道:“娘娘主意得是。”白氏辞谢了龙王,龙王率领众水族回海去了。白氏连忙同小青纵起云头,竟归清风洞。
正是:
此日能招千里浪,他时栖压在雷峰。
再表金山寺僧众忙乱了一夜,到得天明,法海退了法,收起袈裟,回寺进入方丈。众僧问安已毕,法海对汉文道:“你妻小水淹镇江,浸死无数生灵,犯了弥天大罪,如今逃归清风洞躲避。此地亦非你久居之所,且你罪限已满,可以回乡。我有个师弟,在杭州灵隐寺做住持,我今修书一封付你带去,你可在他寺中亭清闲之福,免受红尘灾厄。”说罢,遂写书一封,付与汉文。汉文拜谢法海救命之恩,接过书,别了法海,取路下山。遥看镇江,尽是茫茫白土,料想徐家亦必遭此祸,心下好生凄惨。一路上饥餐渴饮,暮宿朝行不题。
再说白氏在洞思忆汉文,终日悲戚。小青近前劝道:“娘娘且免忧愁,待小婢前去金山寺打听相公消息,再行计较何如?”白氏点头依允。小青遂即驾云来到金山,摇身一变,变作飞蛾,飞入寺内,尽知汉文的情由。忙即飞身回转清风洞,将法海令汉文回杭州的情节细细述与白氏知道。白氏听见大喜,连忙同小青出洞,驾云往杭州而来。二妖在云端,看见汉文行到杭州,地名叠木桥,遂即按落云头,一路迎来。叫声:“官人何往?”汉文举目一看,惊得魂不附体。白氏泪流满面,叫声:“官人,你听信邪言,疑妾为妖,妾共官人结发以来,数载经营,赞成家计,纵使妾果是妖,并无害你身体分毫,官人请自三思。”汉文道:“我今已出家了,你不须再来缠我。”白氏冷笑道:“官人,你真呆了。你要出家,许家宗脉责谁传续奉祀,且腹中孩子是你的骨血,官人纵不念夫妻之情,亦须念父子之爱。”说罢,悲啼起来。
汉文被他抓着根头,半晌无言,又想起数年恩爱,心中有些不忍起来。小青近前叫道:“相公不须过疑,小姐因重名节,不肯失身他人。因你游玩金山,几日无见回家,主婢二人放心不下,亲往金山寻访相公。不料水涨,镇江满城受难,幸得我们同在金山,不致葬于鱼腹。但家园崩塌,我们进退两难。因前年相公在苏州受罪时,小姐私寄有数百金在杭州李姑爷处,如今思量无策,要回杭州,且喜天幸此处遇着相公。万望相公转回心意,不可辜负小姐一片苦心。”;汉文听罢,不觉心酸,叫声:“贤妻,愚夫一时蒙昧,误听秃驴邪言,错疑贤妻,望贤妻恕罪!”白氏牵住汉文的手,叫声:“官人若肯回心,不致妾有白头之叹,就是官人的仁慈了,何罪之有。”汉文大喜,叫声:“贤妻,我们如今要栖身何地?”白氏道:“官人,我们现有银两寄在李家姑丈处,如今同去他处,将银两图个生计,将来再作商量何如?”汉文道:“贤妻主意不差。”于是三人同归钱塘。
这一去,有分教:亲上加亲,仇里添仇。要知后事,且听下文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