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庐江冯媪传
冯媪者,庐江里中啬夫之妇,穷寡无子,为乡民贱弃。元和四年,淮楚大歉。媪遂食于舒,途经牧犊墅。暝值风雨,止于桑下。忽见路隅一室,灯烛荧荧。媪因诣求宿。见一女子,年二十余,容服美丽。携三岁儿,倚门悲泣。前,又见老叟与媪,据床而坐。神气惨戚,言语呫嗫!”
有若征索财物、追逐之状。见冯媪至,叟媪默然舍去。女久乃止泣,入户备饩食,理床榻,邀媪食息焉。媪问其故。女复泣曰:“此儿父,我之夫也。明日别娶。”
媪曰:“向者二老人,何人也,于汝何求,而发怒?”
女曰:“我舅姑也。今嗣子别娶,征我筐筥刀尺祭祀旧物,以授新人。我不忍与,是有斯责。”
媪曰:“汝前夫何在?”
女曰:“我淮阴令梁情女,适董氏七年。有二男一女。男皆随父,女即此也。今前邑中重江,即其人也。江官为丞酂,家累巨产。”
发言不胜呜咽。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女泣至晓。
媪辞去,行二十里,至桐城县。县东有甲第,张帘帷,具羔雁,人物纷然,云今夕有官家礼事。媪问其郎,即董江也。媪曰:“董有妻,何更娶焉?”
邑人曰:“董妻及女亡矣。”
媪曰:“昨宵我遇雨,寄宿董妻梁氏舍,何得言亡?”
邑人询其处,即董妻墓也。询其二老容貌,即董江之先父母也。董江,本舒州人,里中之人皆得详之。有告董江者,董以妖妄罪之,令部者迫逐媪去。媪言于邑人,邑人皆为感叹。是夕,董竟就婚焉。元和六年夏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使至京,回次汉南,与渤海高钺,天水赵儹,河南字文鼎会于传舍。宵话征异,各尽见闻。钺具道其事,公佐为之传。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宋史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释家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