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五 张老
张老者,扬州六合县园叟也。其邻有韦恕者,梁天监中,自扬州曹掾秩满而来。有长女既笄,召里中媒媪,令访良婿。张老闻之,喜而候媒于韦门。媪出,张老固延入,且备酒食。酒阑,谓媪曰:“闻韦氏有女将适人,求良才干媪,有之乎?”
曰:“然。”
曰:“某诚衰迈,灌园之业,亦可衣食。幸为求之,事成厚谢。”
媪大骂而去。他日又邀媪。媪曰:“叟何不自度?岂有衣冠子女,肯嫁园叟耶?此家诚贫,士大夫家之敌者不少。顾史非匹,吾安能为哭一杯酒,乃取辱于韦氏?”
叟固曰:“强为吾一言之。言不从,即吾命也。”
媪不得已,冒责而入言之。韦氏大怒曰:“媪以我贫,轻我乃如是!且韦家焉有此事。况园叟何人,敢发此议?叟固不足责,媪何无别之甚耶?”
媪曰:“诚非所宜言。为叟所逼,不得不达其意。”
韦怒曰:“为吾报之,今日内得五百缗则可。”
媪出以告,张老乃曰:“诺。”
未几,车载纳于韦氏。诸韦大惊曰:“前言戏之耳。且此翁为园,何以致此?吾度其必无而言之,今不移时而钱到,当如之何?”
乃使人潜候其女。女亦不恨,乃曰:“此固命乎!”
遂许焉。张老既取韦氏,园业不废。负秽地,鬻蔬不辍,其妻躬执爨濯,了无作色。亲戚恶之,亦不能止,数年,中外之有识者责恕曰:“君家诚贫,乡里岂无贫子弟,奈何以女妻园叟?既弃之,何不令远去也?”
他日,恕致酒召女及张老,酒酣,微露其意。张老起曰:“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念。今既相厌,去亦何难。某王屋山下有一小庄,明旦且归耳。”
天将曙,来别韦氏:“他岁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坛山南相访。”
遂令妻骑驴戴笠,张老策杖相随而去,绝无消息。
后数年,恕念其女,以为蓬头垢面,不可识也,令其男义方访之。到天坛南,适遇一昆仑奴,驾黄牛耕田。问曰:“此有张老家庄否?”
昆仑投杖拜曰:“大郎子,何久不来?庄去此甚近,某当前引。”
遂与俱东去。初上一山,山下有水,过水连绵凡十余处,景色渐异,不与人间同。忽下一山,其水北朱中甲第,楼阁参差,花木繁荣,烟云鲜媚,鸾鹤孔雀,徊翔其间,歌管晾亮耳目。昆仑指曰:“此张家庄也。”
韦惊骇不测。俄而及门,门有紫衣人吏,拜引入厅中。铺陈之华,目所未睹,异香氤氲,遍满崖谷。忽闻珠佩之声渐近,二青衣出曰:“阿郎来此。”
次见十数青衣,容色绝代,相对而行,若有所引。俄见一人戴远游冠,衣朱绡,曳朱履,徐出门。一青衣引韦前拜。仪状伟然,容色芳嫩,细视之,乃张老也。言曰:“人世劳苦,若在火中。身未清凉,愁焰又炽,而无斯须泰时。兄久客寄,何以自娱?贤妹略梳头,即当奉见。”
因揖令坐。
未几,一青衣来曰:“娘子已梳头毕。”
遂引入见妹于堂前。其堂沉香为梁,玳瑁贴门,碧玉窗,珍珠箔,阶砌皆冷滑碧色,不辨其物。其妹眼饰之盛,世间未见。略叙寒暄,问尊长而已,意甚卤莽。有顷进馔,精美馨芳,不可名状。食讫,馆韦于内厅。明日方曙,张老与韦生坐。忽有一青衣附耳而语。张老笑曰:“宅中有客,安得暮归。”
因曰:“小妹暂欲游蓬莱山,贤妹亦当去。然未暮即归,兄但憩此。”
张老揖而入。俄而五云起于庭中,鸾凤飞翔,丝竹并作。张老及妹,各乘一凤,余从乘鹤者十数人,渐上空中,正东而去。望之已没,犹隐隐闻音乐之声。韦君在后,小青衣供侍甚谨。迨暮,稍闻笙簧之音,倏忽复到。及下于庭,张老与妻见韦曰:“独居大寂寞,然此地神仙之府,非俗人得游。以兄宿命,合得到此,然亦不可久居。明日当奉别耳。”
及时,妹复出别兄,殷勤传语父母而已。张老曰:“人世遐远,不及作书。”
奉金二十镒,并与一故席帽,曰:“兄若无钱,可于扬州北邸卖药王老家,取一千万,持此为信。”
遂别,复令昆仑奴送出。却到天坛,昆仑奴拜别而去。韦自荷金而归。其家惊讶问之,或以为神仙,或以为妖妄,不知所谓。五六年间,金尽,欲取王老钱,复疑其妄。或曰:“取尔许饯,不持一字,此帽安足信?”
既而困极,其家强逼之曰:“必不得钱,亦何伤。”
乃在扬州,入北邸,而王老者方当肆陈药。韦前曰:“叟何姓?”
曰:“姓王。”
韦曰:“张老令取钱一千万,持此帽为信。”
王曰:“钱即实有,席帽是乎?”
韦曰:“叟可验之,岂不识耶?”
王老未语,有小女出青布韩中,曰:“张老常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线,以红线缝之。线色手踪,皆可目验。”
因取看之,果是也。遂得载钱而归,乃信真神仙也。其家又思女,复遣义方往天坛南寻之。到即千山万水,不复有路。时逢樵人,亦无知张老庄者,悲思浩然而归。举家以为仙俗路殊,无相见期。又寻王老,亦去矣。后数年,义方偶游扬州,闲行北邸前,忽见张家昆仑奴前曰:“大郎家中何如?娘子虽不得归,如日侍左右。家中事无巨细,莫不知之。”
因出怀金十斤以奉曰:“娘子令送与大郎君,阿郎与王老会饮于此酒家。大郎且坐,昆仑当入报。”
义方坐于酒旗下,日暮不见出,乃入观之,饮者满坐,坐上并无二老,亦无昆仑。取金视之,乃真金也。惊叹而归。又以供数年之食,后不复知张老所在。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庐山记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