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声音
《易》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云:“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书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故黄帝作咸池,颛项作六茎,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韶。禹作夏,汤作护,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斟勺先祖之道也。武,言以功定天下也。护,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韶,继尧也。大章,章之也。五英,英华茂也。六茎,及根茎也。咸池,备矣。
其後周室陵迟,礼乐崩坏,诸侯恣行,竞悦所习,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弥以放远,滔湮心耳,乃忘平和,乱政伤民,致疾损寿。重遭暴秦,遂以阙亡。汉兴,制氏世掌大乐,颇能纪其铿锵,而不能说其义。武帝始定郊祀,巡省告封,乐官多所增饰,然非雅正,故继其条畅曰声音也。昔皇帝使伶伦自大厦之西,昆仑之阴,取竹於ㄍ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为六。天地之风气正,而十二律定,五声于是乎生,八音于是乎出,声者,宫、商、角、徵、羽也。音者,土曰埙,匏曰笙,革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诗》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由是言之,声本音末也。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词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