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类·卷二
◎阮文达为监临
嘉庆戊午,闽乡试,新城陈鉴亭观察以盐法道在贡院头门点名,并视搜检。有应试广文,怀挟一包裹,兵弁搜得献之。陈公取包裹置坐右,谓兵弁曰:“既有怀挟,应再细搜。”兵弁乃重检考篮等,禀曰无之。陈因目广文曰:“既无怀挟,汝不进去何待?”广文乃领卷径去,而兵弁瞠视无一辞,旁观者皆称颂不置。夫科举之搜检,前代即有之,功令不得不严,而奉行不可不存宽大之心,以全朝廷待士之体,以养士子廉耻之原。如观察者,可谓知政体矣。后观察官至仓场侍郎,因忆嘉庆甲子科浙江乡试,阮文达公为监临时,事绝相类。第一场点名时,搜检官某以士子怀挟之文字,跪白于公,公若为弗见也者。某乃起置文字于案,公取视之,正色曰:“此旧帐簿也,安所用之。”
某惶惑退去。公尝谓僚属曰:“士子入闱,能带文字,不能带福命。国家严怀挟之罪,在功令不得不然,吾辈当仰体圣主作人之意,爱养为先,何可任意苛求,罔顾大体乎?”存心仁恕如此,宜乎富贵寿考,兼备一身也。又道光壬午北闱,仁和蒋侍御诗,为科场巡号官,有号役讦告某士子怀挟文字,蒋谓若果怀挟,则当搜检时诸王大臣岂肯纵其入闱,此必汝藏匿之物,藉以挟诈耳,立予杖责而逐之。是亦能以爱惜士子为心者。
◎写榜吏
钱文端公庚午典试江西,写榜吏陈巨儒,须鬓如雪,自言年七十,手写文武榜三十有二,求公赠诗,公赋云:“桂籍凭伊腕力传,白头从事地行仙。自言作吏中书省,曾侍朱衣四十年。”十月,复写武榜,解首则其孙腾蛟也,名初唱,掀髯一笑笔堕于地。巡抚阿公喜,使告藩司彭公索诗,使者立檐下待,彭方有剧务,幕客代作,复不称意。
乃遣骑迎蒋苕生,蒋方饮酒肆,恋不肯行,敦促乃来,则速者又四辈矣。彭语之故,蒋曰:“不知公有此急也。”即题一绝云:“榜头题去笑开眉,六十年来鬓若丝。官烛两行人第一,夜阑回忆抱孙时。”
◎邵二云中会元
余姚邵二云先生,名晋涵,中乾隆辛卯科会元。是科首题,为“若臧武仲之知”四句,是日忽文思涩滞,至夜半而首艺尚未成,心甚慌惚。忆前己丑科落卷内,有“子在陈曰至狂简后二比”,似可移置,不暇修改,而竟直抄之,聊以塞责完篇,并不妄思捷获。而主试者阅至此二比,遂句句叹赏,以为空中议论,通场所无,竟置榜首。先生学问素充,经经纬史,下笔千言,何至有枯索之时,而为帖括题所束缚耶?即或文思偶滞,亦何至抄录绝不相关之题文耶?乃竟以此得元,亦奇矣哉!可见时艺一道,原可通融,是在慧心人能自得之耳。
◎赵瓯北重赴鹿鸣
阳湖赵瓯北先生,中乾隆庚午乡榜,其外孙汤文卿锡光,又中嘉庆庚午乡榜。先生赋诗云:“我方重赴鹿鸣筵,且喜东床有后贤。一代宾兴传异事,外孙外祖叙同年。”文卿亦赋诗呈先生,云:“骚坛一代主齐盟,少小相依识性情。难得母家成宅相,竟于甥馆继科名。翘才也算登黄阁,执拂曾经侍碧城。但愿王筠同外祖,再看春榜问前程。”
◎陈三元
桂林相国陈文恭公,世居横山村,筑“培远堂”,嘉庆丙子,相第不戒于火。五世孙臣守睿,癸酉解元,尝梦状元名继昌,遂改名,以庚辰领会状,年甫三十。前明正德二年,有云南按察司副使包裕《游环珠岩》诗刻云:“岩中石合状元征,此语分明白昔闻。巢凤山钟王世则,飞鸾峰毓赵观文。应知奎聚开昌运,会见胪传现庆云。天子圣神贤哲出,庙廊继步策华勋。”
后四句陈公名字悉见,亦一奇也。相传伏坡岩下,有石如砫,向离崖二尺许,谶云:“岩连石,出状元。”近则竟相连矣。状元夫人,为李侍郎宗瀚侄女,李寄诗云:“娇矫文公五世孙,南交科第夺中原。三头掌故今双绝,千佛名经有几尊。独秀高惊天极柱,一枝青出桂林村。相期位业齐王宋,培远贻谋属相门。胪传大宋已更名,世美家声协凤鸣。刚道珠岩浮柱合,又传石刻满城惊。七千里外荒真破,三百年前谶早成。圣代得人方共庆,肯教温饱负生平。剥腹天心未易量,祝融扫荡亦嘉祥。重新上界神仙府,依旧平泉宰相庄。人羡唐夫年始壮,我怀君子泽弥长。泥金漫说门楣喜,白叟黄童尽若狂。”
先是,广西贡院前大楼久圮,形家谓宜改建,甫落成而陈遂捷三元,制军阮宫保诗云:“文运原因天运开,一枝真自桂林来。圣朝得士三元盛,贤相传家五世才。史奏庆云合名字,人占佳气说楼台。若从师友抡魁鼎,门下门生已六回。”注:近科状元吴信中、洪莹、蒋立镛、吴奇浚、陈沆及陈继昌,皆予门生门下之门生也。陈会试卷在第一房,王楷堂比部廷绍所荐。荐之夜,总裁黄左田宗伯钞,梦有人持阮元名帖来拜。
及定元,竟以广西卷书榜,知得两元。大司农卢南石先生谓黄曰:“梦合矣。”楷堂札述其备细于阮宫保,宫保答诗云:“第一房中蓉镜开,荐贤我亦梦中来。事从天定必成瑞,喜入人心真是才。魁首早知抡桂岭,姓名端合借云台。凭君入格非常事,应有朱衣暗里回。”真一则玉堂佳话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