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阁类·卷四
◎董戴两太夫人
嘉庆中,董相国诰封翁,濯足于室,令婢除袜,因右足底一赤痣,有毫长数寸,以手盘绕之,婢笑于旁曰:“天下未尝无对。”诘之,则婢之左足底,有毫痣亦如之,知为异相,纳之,生相国,是为太夫人。江西戴相国衢亨,太夫人未笄时,循土风,凡结婚先以女子生年月日时八字,送于男家,置神龛,卜吉凶,三日返之,如是数十家,率不吉。龛内神主有无故自倒者,因皆不敢纳采,末至戴,三日内皆有吉兆,奇之,遂娶焉。果出相国为名臣。
◎随园十三女弟子
客有藏《随园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者,后附一小幅,曰《后三女弟子图》。前后凡二跋,其前跋云:
“乾隆壬子三月,余寓西湖宝石山庄,一时吴会之弟子,各以诗来受业。旋属尤、江二君,为写图布景,而余为志其姓名于后,以当陶白真灵之图。其在柳下姊妹偕行者,湖楼主人孙令宜臬使之二女云凤、云鹤也;正坐抚琴者,乙卯经魁孙原湘之妻席佩兰也;其旁侧坐者,相国徐文穆公之女孙裕馨也;手折兰者,皖江巡抚汪又新之女缵祖也;执笔题芭蕉者,汪秋御明经之女 妽也;稚女倚其肩而立者,吴江李宁人臬使之外孙女严蕊珠也;凭几拈毫,若有所思者,松江廖明府之女云锦也;把卷对坐者,太仓孝子金瑚之室张玉珍也;隅坐于几旁者,虞山屈宛仙也;倚竹而立者,蒋少司农戟门公之女孙心宝也;执团扇者,姓金名逸,字纤纤,吴下陈竹士秀才之妻也;持钓竿而山遮其身者,京江鲍雅堂郎中之妹,名之蕙,字芷香,张可斋诗人之室也。十三人外,侍老人侧而携其儿者,吾家侄妇戴兰英也。儿名恩官。诸人各有诗,现付梓人。嘉庆元年二月花朝,随园老人书,时年八十有一。”
又一跋云:“乙卯春,余再到湖楼,重修诗会,不料徐、金二女都已仙去,为凄然者久之。幸问字者又来三人,前次画图,不能羼入,乃托老友崔君,为补小幅于后,皆就其家写真而得。其手折桃花者,刘霞裳秀才之室曹次卿也;其飘带佩兰而立者,句曲女史骆绮兰也;披红襜褕而若与之言者,福建方伯玙沙先生之季女钱林也,皆工吟咏,绮兰有《听秋轩诗集》行世,余为之序。清明前三日,袁枚再书。”
◎汪文端之母
山阳汪文端公廷珍,年十二而孤,母程太夫人抚之成立。值岁凶,母子日一食,或终日不得食,太夫人终不肯使人知,曰:“吾非耻贫,耻言贫耳。言贫则疑有求于人,故不为也。”岁除无米,使仆索旧逋城外,抵暮归,无所得,各饮茗一瓯,尝盐菜数茎就卧。及公贵,风裁严竣,正色立朝,造次必于礼法,太夫人教也。
◎吴山尊夫人赠诗
全椒吴山尊学士鼒,渊如先生妹婿也。渊如先生以乾隆丁未榜眼及第,山尊仍上计车,其夫人赠行诗曰:“小语临歧记可真,回头仍怕阿兄嗔。看花迟早寻常事,莫作蓬莱第二人。”山尊果以是科通籍,入翰林,虽大魁让人,犹未满红闺期望。然微云夫婿,柳絮才媛,艳句流传,亦可谓倡随佳话矣。
◎乳花娘子
金坛于文襄公敏中,为协揆时,有翰林汪某,令其妻曹氏拜公小君为母。及会稽梁阶平相国国治升户部尚书,曹又拜之为父。初见时,以朝珠一串为贽,纪文达公嘲以诗云:“昔年相府拜干娘,今日干爹又姓梁。赫弈门庭新户部,凄凉池馆旧中堂。郎如有意应怜妾,妾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亲手挂,上襟犹带粉花香。”有无名子易其后半首云:“郎如有貌何须妾,妾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亲手挂,回朝犹带乳花香。”时遂称曹为“乳花娘子。”
◎方芷斋夫人
仁和方芷斋夫人芳佩,勤僖公汪芍坡中丞新之继室也,工诗文,文有知人鉴。乃翁相攸时,携文二首,一为吴颉云修撰,其一则芍坡中丞也,展转不能决,以示夫人。时吴方诸生,汪犹布衣也。夫人阅吴作,曰:“是当早发,然英华太露,诚恐不寿。”阅汪作,曰:“此大器也,然须晚成。”翁遂舍吴而议汪,后吴果大魁,官位不显,且未享遐龄;汪则扬历中外,阶至一品。夫人生一子二女,富贵寿考,旋则孙阶之兰玉森森矣。夫人言论挥洒,旁若无人,晚年尤喜作擘窠大字,笔力出入襄阳,一洗脂粉气象。
嘉庆丁卯,山舟学士,重宴鹿鸣,赋诗四章,和者不下百余人。夫人时年八十,和诗三章,评者以为诸人皆勿能及。夫人享年八十二岁,有《在璞堂稿》行世。夫人媳王氏,名德宜,松江人,亦工诗,侍夫人日,屡有唱和,夫人既殁,家政一委之姬妾,日则弹琴咏诗,焚香礼佛而已,著《语凤巢诗稿》,记其《金陵诗》二句云:“啼鸟犹呼奈何帝,今人尚说莫愁湖。”跌宕之致,可以相见矣。
◎薛慰农相婿
袁爽秋之夫人薛氏,学问宏深,博通经史,有“不栉进士”之誉。爽秋学问,夫人攻错之力居多,故爽秋有季常之惧,然实另有原因也。传闻爽秋本姓某氏,为袁某乞养子,故冒其姓。幼时家贫,为人牧牛,常戏登桐庐塔顶,乡愚野老谓其必发达,以该塔素名有鬼嬲人,爽秋登之无恙也。
及十二三岁,某戚携之北上,流落都门,薛慰农收养之,执杂役焉。后因某事对答数语,慰农大奇之,使伴诸子读,遂妻以女。有谓爽秋实为养父挟之北上,适值薛慰农择婿,爽秋预其选。盖尔时慰农所注意者二人,一为杨廷甫,一为袁爽秋。薛慰农之夫人亲相之,并阅二人文,谓杨廷甫必可点翰林,袁爽秋不过进士而已,且杨貌优于袁,欲婿杨;薛慰农则谓杨虽可入词苑,终不过翰林而已,袁虽不能入词苑,必有督抚之望,为一代名人,遂决婿袁云。庚子之难,爽秋从容就义,实其夫人薛氏所主持也,可谓巾帼英雄矣。“不栉进士”岂虚誉哉。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