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版本
现存《论衡》有八十五篇,与《后汉书·王充传》的说法吻合。 但王充在《自纪篇》中却说吾书百篇,吾书亦才出百,可能《论衡》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晔写《后汉书》时仅可见到八十五篇了。王充死后,《论衡》 最初由蔡邕、王朗二人传世,以后辗转流传,篇目有所佚失是完全有可能的。
《论衡》见于著录较晚,《隋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二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三十卷。二者相差一卷,可能是从二十九卷中分出《自纪篇》单为一卷的缘故。自此以后,见于著录的《论衡》多为三十卷。《论衡》在宋代以前无定本。北宋庆历五年,进士杨文昌用当时流行的俗本二十七卷与史馆本三十卷对校,改正涂注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七字作序刊印,称为善本。百余年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会稽太守洪适又据杨刻本复加校订重刻。,这两种宋版《论衡》目前仅存残卷。
现在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本《论衡》,经元、明两代不断修补,是今存最早刊印的全本。另有《新刊王充论衡》十五卷本八册,是明朝初年坊间据宋乾道三年本刻印的,这两种刻本均未流行于世。流行较广的是明嘉靖十四年吴郡苏献可刻印的通津草堂本《论衡》。以后的版本很多,都是根据这个本子刻印的,只是有些刻本据宋本补足了缺页。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荀子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