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张天觉为人
张天觉为人贤否,士大夫或不详知。方大观、政和间,时名甚著,多以忠直许之,盖其作相适承蔡京之后,京弄国为奸,天下共疾,小变其政,便足以致誉,饥者易为食,故蒙贤者之名,靖康初政,遂与司马公、范文正同被褒曲。予以其实考之,彼直奸人之雄尔。其外孙何麒作家传云:“为熙宁御史,则逐于熙宁;为元祐廷臣,则逐于元祐;为绍圣谏官,则逐于绍圣;为崇宁大臣,则逐于崇宁;为大观宰相,则逐于政和。”其迹是矣,而实不然。为御史时,以断狱失当,为密院所治,遂摭博州事以报之,三枢密皆乞去,故坐贬。为谏官时,首攻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于吕、武;乞追夺司马公、吕申公赠谥,仆碑毁楼;论文潞公背负国恩,吕汲公动摇先烈;辩吕惠卿、蔡确无罪。后以交通颍昌富民盖渐故,又贬。元符末,除中书舍人,谢表历诋元祐诸贤,云:“当元祐之八九年,擢党人之二十辈。”及在相位,乃以郭天信交结而去耳。平生言行如此,而得美誉,则以蔡京不相能之故。然皆章子厚门下客,其始非不同也。京拜相之辞,天觉所作,是以得执政云。
张天觉(张商英,字天觉)为人贤良与否,士大夫们或许并不详细了解。在大观、政和年间,名望非常之高,多人称赞他忠直,因为他作宰相刚好在蔡京之后,蔡京操纵国政干尽坏事,天下之人都痛恨,只要稍微变更他的施政措施,就足以获取名誉,就象饥俄的人容易准备饮食,所以得到了贤者的名声,靖康初年政治局面稍变,从而和司马公(即司马光)、范文正一起受到朝廷的褒扬封典。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来考察他,他只不过是个奸险小人之特殊者罢了。他的外孙何麒为他所作的家传说:“熙宁年间作御史,就在熙宁年间被驱逐;元箱年间作廷臣,就在元祐年间被驱逐;绍圣年间作谏官,就在绍圣年间被驱逐;崇宁年间作大臣,就在崇宁年间被驱逐;大观年间作宰相,就在政和年间被驱逐。”他仕途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可是他所以失意的实际原因却不是同权奸抗争使然。作御史的时候,因为判断刑狱不当,被枢密院追查,于是就检取博州(治所在聊城)的另一件事来报复追查他的人,诬陷人家也断狱不当,结果三位枢密院的主管官员都去乞求皇上允许他们离任,所以因此罪被贬官。作谏官的时候,首先攻击内侍陈衍,用以动摇宣仁皇太后的地位,甚至把她比成汉初的吕后和唐代的武则天;要求取消司马公(即司马光)、吕申公(吕公著,卒封申国公)的封赠谥号,把他们墓前的碑楼捣毁;定文潞公的罪是背负国恩,定吕汲公的罪为动摇先烈的地位;替奸佞小人吕惠卿、蔡确申辩,称其无罪。后来因为勾结颖昌府(治所在河南许昌)财主盖渐诬陷执政的缘故,又被贬官。元符末年,任命为中书舍人,在答谢皇上的章表中一一诬蔑元祐年间的各位贤臣,说:‘在元祐的八九年间,提拔了结党营私之徒二十余人。”等到他添居相位,竞然又是因为郭天信勾结被罢免。他平生言行如此之卑劣,却得到了美好的名誉,就因为和蔡京闹矛盾的缘故,然而他们都是章子厚(章撑字子厚)的门下客,其根本并非不同。蔡京答谢被任命为宰相的章表的文章,是天觉写的。因此得到蔡氏的援引才得以进入执政者的行列。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幽梦影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