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古人重国体
古人为邦,以国体为急,初无小大强弱之异也。其所以自待,及以之待人,亦莫不然。故执言修辞,非贤大夫不能尽。楚申舟不假道于宋而聘齐,宋华元止之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及楚子围宋既急,犹曰:“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郑三卿为盗所杀,余盗在宋,郑人纳赂以请之。师慧曰:“以千乘之相,易淫乐之矇,宋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其赂。晋韩宣子有环在郑商,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厌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晋合诸侯于平丘,子产争贡赋之次,子大叔咎之。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駟偃娶于晋,偃卒,郑人舍其子而立其弟。晋人来问,子产对客曰:“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晋大夫而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为!”楚囚郑印堇父,献于秦,郑以货请之。子产曰:“不获。受楚之功而取货于郑,不可谓国,秦不其然。若曰郑国微君之惠,楚师其犹在敝邑之城下。”弗从,秦人不予。更币,从子产而后获之。读此数事,知春秋列国各数百年,其必有道矣。
古人治理国家,把国家的体面看得很重,最初是没有大小强弱的差别的;他怎么对待自己,就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没有哪国不是这样的。因此发表言论斟酌辞句,不是贤明的大夫就不能表达详尽。楚国的申舟不向宋国借路而派使者问侯齐国,宋国的华元阻止了他,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国借路,这是鄙视我国。鄙视我国,我国就灭亡了,杀了楚国的使者,楚国一定会攻打我国。攻打我国,我国也是个亡,都是亡国,是一样的。”于是就杀了那个使者.等到楚子围攻宋国已经很危急的时候,宋国华元仍然说:“兵临城下被迫订立的盟约,会使国家灭亡,不能听从。”郑国的三位大卿被盗贼杀了,剩下的盗贼都在宋国,郑国人交纳赠礼来请求抓获他们,郑国的师慧说:“用千乘大国的国相,换一个放纵音乐的瞎子,宋国没有人是肯定的。”宋国的子罕听到后,坚持请求把郑国的礼物退回去了。晋国的韩宣子有个玉环在郑国商人手中,就谒见郑伯,郑国的子产不给他,说:“大国的要求,没有礼仪而且还呵斥人,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如果满足他们,我们郑国就将成为他的边远城邑了,郑国国君也会失去君位了。如果大国强令而且不讲法制,郑国也不会成为别国边邑的事。”晋国在平丘联合诸侯,子产为贡赋的顺序而争,子大叔责备他,子产说:“国家不竞争也就会被人侵陵,那时会成为什么国家!”郑国駟偃在晋国娶了妻,駟偃死后,郑国人不立他的儿子,却立了他的兄弟,晋国派人来问,子产对来人说:“如果我国君主的几个臣子,他们去世的话,晋国大夫就来专权控制他们的职位,那么郑国就成了晋国的县邑边境了,还成为什么国呢!”楚国拘禁了郑国的印堇父,把他献给秦国,郑国用钱财来请求秦国放回印堇父,子产说:“不会有收获的。接受楚国的战功,却从郑国取得钱财,不可以说是国家,秦国肯定不会这样干。如果说郑国有小国君主的好处。那么楚国军队还在我国的城下呢!”郑国没有听从子产的话,结果秦国人果然不肯放人;又遣使者拿着礼物,按照子产的话做,这才获得印堇父。读到这几件事,知道了春秋列国各有几百年历史,一定是有他们的治国之道的。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