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蔡君谟帖
蔡君谟一帖云:“襄昔之为谏臣,与今之为词臣,一也,为谏臣有言责,世人自见疏,今无是焉,世人见亲,襄之于人,未始异之,而人之观故有以异也。”观此帖,乃知昔时居台谏者,为人所疏如此。今则反是,方为此官时,其门挥汗成雨,一徙他局,可张爵罗,风俗偷薄甚矣。又有送荔枝与昭文相公一帖云:“襄再拜,宿来伏惟台候起居万福。闽中荔枝,唯陈家紫号为第一,辄献左右,以伸野芹之诚,幸赐收纳,谨奉手状上闻不宣。襄上昭文相公阁下。”是时,侍从与宰相往还,其礼盖如是,今之不情苛礼,吁可厌哉!
蔡君读有一个贴子说:“我过去当谏官,与今天当词臣、是一样的,当谏官有批评弹勤的责任,人们自然和我疏远,现在没有这个责任了,人们就和我亲近,我的为人,没有两样,而是人们对我的看法有两种。”看了此帖,才知道在御史台当谏官的被人如此地疏远,现在却翻了过来,当他刚任谏官时,门外车马拥挤不动,一旦换了别的官,门外就能支鸟网,人情薄的是太厉害了。他又有送荔枝给昭文相公一个贴子,说:“我再三致意,近来想你一切顺适。闽中的荔枝,惟有陈家紫最好,现在送上,用以表现野人献芹的诚意,希望收下,敬上此书,不复一一,此上昭文相公阁下。”当时侍从官和宰相往来、礼节就是这样,现在不近人情,礼节甚严,真是讨厌啊!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