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一 戈
历史来源
1、出自夏朝东夷族的寒国,以国名为氏。伯明之子名浞,因属寒国人,故史称寒浞。他杀死后羿当了国君,篡夺了夏朝政权,自立为王,封他的一个儿子浇在过国,另一个儿子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夏王朝附庸国。后来,少康中兴,灭掉戈国。原戈国后代子孙遂以国名命姓,乃称戈氏。
2、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寒浞篡夏以后,少康经过努力,终于复国。少康的儿子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仍为诸侯方国,其后人亦为戈姓。
家族名人
戈讪:明代著名画家,常熟人。
戈文:清代著名画家,苏州人。
戈载:字宝士(1786-1856),一字孟博,号顺卿,又号弢翁,江苏吴县人。父戈宙襄号小莲,著有《韵表互考》、《韵类表》、《字母互考》、《字母会韵纪要》等若干种。戈载世其家学,尤潜心於宋人宫调声律之学。嘉庆十二年(1807年)县学生,选贡士,为大学典簿。“中岁后境日贫乏,始出为汗漫游,依人幕下,佐会计事”。晚乃归里,以词学讲论终老。传世著作有《词林正韵》三卷,《宋七家词逊,词集《翠薇花馆词》多至三十九卷。(词友吴嘉洤谓《翠薇花馆词》凡六十馀卷,见《仪宋堂文二集》卷七《亡友七人传》。)诗集亦有二十卷。另有《词律订补》若干种不传。
戈涛:献县人,清代乾隆皇帝时为进士,在朝中做官。他以书法好出名,而且又著有《坳堂诗集》等。
戈源:戈涛的弟弟,也在朝中做官。他很关心百姓,任官期间,为政宽厚,让百姓受惠得益。而自己勤奋做事,亲力亲为,使许多事得到妥善的解决。
戈宙琦:清代著名画家,吴县人。
戈裕良:字立山(1764-1830),为清代乾嘉年间名噪一时的园林艺术家,他本是画家,后以造园为业,他将绘画艺术与园林建造结合起来,大江南北许多名园均出自其手。戈裕良祖居武进洛阳尚湖墩。出生于县城东门季子庙后。祖辈皆务农为业,其父振英,生四子,裕良行三,因家境清贫,少时即随父兄种树累石。他23岁时父亲亡故,为了糊口,他告别老母出外造园谋生。他筑的假山,别具风格,能浑然一体,巧夺天工,不需借助于牵罗攀藤,掩饰点缀,而逼肖真山,因此人称花园子。到清嘉庆初年时,他已名声在外,乾隆时江南一些官僚豪门,纷纷置园叠山,裕良遂为各地所争聘,得以大显身手,留下许多传世杰作。他的造园技艺堪称神妙,古今名家倍加推崇,称“苏州园林为我国第一,戈裕良制作的园林又为苏州第一。”
迁徙分布
(缺)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个以戈为名的古国的后裔,《姓氏考略》载:“戈氏,禹之后,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望出临海。”上古夏朝时候,有个东夷族建立的戈国,是夏王朝的附庸国。后来戈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而戈国这个国名,原来也是取自地名。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盛以后,少康的儿子“杼”,就并合了戈国,那里不再称戈国,还是称为戈地。而杼又将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去。随后,受封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一支以地名为姓戈姓。常州戈姓先世源于临海戈氏。目前常州地区约有戈姓人口1300余人,占全市人口的0.064%。历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余略)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唐传奇
- 东游记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