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五十九 阙
历史来源
1、起源于地名。古代有县名叫阙巩,居住在这个县的人家就以阙为姓。
2、来源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的鲁国有邑名为阙党。有人被封在这个地方,于是以封地名为氏,称做阙姓。
3、来源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孔子居住在阙里,后来住在这个地方的人,就把地名当作自己的姓氏。
得姓始祖:童子。阙姓,根据《姓氏考略》一书考证,是来自孔子故乡的阙党。《姓氏考略》对于阙氏的来源,考证结论是这样的,根据风俗通记载,阙姓是阙党的童子的后带,一说传有阙巩之甲,有后代以地为姓氏,望族出于下邳。汉书梅福传师古注,阙里,是孔子的旧邻里,阙里就是阙党。因此,阙姓封于阙党邑,所在地应该是山东曲阜一带。望族居于下邳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邳县下邳故城。阙氏后人奉童子为阙姓的得姓始祖。
家族名人
阙 礼:南宋中侍大夫。建有功勋,但是不因为有功就骄傲,而是平易近人,人们说他是宋朝南渡后中侍中唯一可以称道的。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往四川。
阙 清:明代务本爱民的平凉知府,河南人,弘治举人,知平凉府,天性纯孝,为政爱民,受到人民的爱戴。
阙 岚:清代著名画家,桐城(今安徽省)人,字文山,一作雯山,号晴峰,客吴门。善画山水、花卉,尤工人物。仙佛像亦甚妙,善写真。
阙羽三:春秋时中侍大夫,据《宋史》记载说,光宗绍熙末,赵汝愚及韩 等权臣提出建禅位之议,幸亏宦者阙礼入告皇太后,光宗之子宁宗才得以继位。宁守即位后,擢升其为中侍大夫。他却不居功自傲,所以被誉为“南 渡后内侍这可秒者”阙姓名人。
阙庆忌:汉代胶东内史,鲁申公的学生,以所写诗闻名。
阙士琦:字褐公,明朝湖广桃源(今湖南省桃源县)人。崇祯进士。曾做过南安知县,上任不足半年,认为做官太辛苦,辞官归乡,杜门著书,坚决不肯入仕为官。朝廷因其德高望重,要调他入京任编修,也被拒绝。卒后留有诗文集近十种传世。
迁徙分布
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义》载,阙姓以地名为氏,这是阙氏的主要得姓起源。阕是古代的一种建筑物,通常建在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装饰用的建筑物,能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势力。阙氏原流可追溯至距今3700年前夏桀王时,各地《阙氏谱》均载:“本姓系关龙逢之裔。”史载:桀无道为酒池肉林,龙逢极谏,桀囚而杀之。龙逢遇难后,其裔孙历经商、周两朝,离夏都安邑沿黄河向东逐渐迁徙,在鲁襄公后期,弁公才到达鲁国曲阜县昌平阙里(今山东省曲阜县城内孔庙东侧阙里街)。阙姓是以弁公为一世。弁公到达阙里的时间约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549年,孔母携孔子(当时三岁)也到阙里定居,与我族为邻。阙姓各地宗谱均认定阙弁为阙氏的始祖,从中可看出阙是以地名为姓。弁公定居阙里后,至10世安承,在汉文帝(公元前179-公元前158年)时授车骑将军,因伐楚有功,封下邳英尉侯,钦赐下邳为我族食邑,阙氏族人遂占籍下邳。汉代下邳城址在今江苏省邳县城的东南。阙氏向南迁的概况:26世阙宣在汉献帝(190-219)时授下邳大守,后迁住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携眷潭州赴任,为阙氏南迁江南之始。至52世仲仁号文山,江西吉安城人,北宋徽宗时署理泉州政务携眷入闽,为阙姓入闽之始祖。南宋绍兴时,辞官居龙岩城西门,墓在城北青草盂,呈“铺天盖地”形。阙仲仁曾孙悬慰,在理宗时任朝官。阙姓四代簪缨,乐善好施,德泽岩城,岩人尊称我族为“阙半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悬慰被贾似道诬陷,悬慰与其子八史及家人在岩城惨遭杀戮。56世八史字四十郎,妣周、黄、游氏。黄妣生二子:文福、文政,游氏生三子:文兴、文运、文祥,年幼居丰田岭下而幸免于难。阙姓家族,在台北市南港区是属于望族之一。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