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九十三 巢
历史来源
1、出自上古有巢氏。上古时,中原地区林木茂密,野兽很多,经常侵扰人类。后来有人发明了在树上构造木屋,从此人们在睡觉时就不必担心野兽的侵袭了。于是大家把这个人视作圣人,推戴他为部族首领,号称“有巢氏”,他的后代就是巢姓。尧为帝时,有个隐士名叫巢父,同当时的名士许由是好朋友。尧曾经想把帝位禅让给巢父,但被巢父谢绝。尧又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躲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表示不愿听这种话。这时巢父正好牵这牛走过河边,他问许由为什么洗耳朵,许由说:“尧叫我去做九州长,这种话弄脏了我的耳朵,所以要来洗一洗。”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你如果住在高山深谷之中,不与世人交往,又有谁会来打扰你呢?现在你这样故作清高,其实是为了沽名钓誉,我还怕你洗耳朵的水弄脏了我的牛的嘴呢1说完便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大禹时封有巢氏的后代建立有巢国(今安徽省巢县一带),历经夏、商、周三代,世代借为诸侯。春秋时期,楚国灭了巢国,巢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为巢姓。
2、以地名为姓。夏桀被商汤打败以后,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西南),后来死在那里。他的子孙有留居在南巢的,便以地名命氏,称为巢氏。
家族名人
巢父:唐尧时的隐士。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上古时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民就在树上筑巢居住以避野兽。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让给许由,许由亦不肯受。
巢堪:东汉江西南城人,章帝时官拜司空。以“……时曹褒清著成汉礼,堪言一世大典,非褒所能定”而名留史籍。
巢猗:隋朝时的国子助教,也是位著名的学者,撰有《尚书义》、《尚书音译》等,而得后世的推崇。
巢谷:宋代进士。他中进士后,弃其家学,改而学习古兵法。游秦、凤、泾原间,会赦乃。后苏辙、苏轼贬谪岭海,巢谷徒步前往拜访,见辙。又欲望海南访轼,行至新州病死。
巢元方:隋唐年间西华人。巢元方在隋大业年间(605-615)医事活动频繁,任太医博士,业绩卓著。然而《隋书》无巢氏传记,仅宋代传奇小说《开河记》有一段关于巢氏的记载。说隋大业五年八月,开凿运河总管患风逆症,隋炀帝命太医令巢元方往视得疗。虽然巢元方的生平事迹缺乏史料记载而混没于历史的尘封中,但巢元方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贡献,却以他殚精竭虑主持编纂整理的中医病因学巨著《诸病源候论》为载,而永垂史册。
巢帝阁:明朝人,他走道时拾到金子,就坐等一整天,终于等到失主而归还。
巢鸣盛:字端明(1611-1680),一字五峰,号崆峒、止园。嘉兴人。世居今郊区凤桥镇巢家弄。20岁时就读于石佛寺,博览群书,尽通其义。明崇祯九年(1636年)举人。明亡,为遗民,隐居巢家弄。在其母墓侧筑永思草堂,又建“止阁”,因之自号止园。巢鸣盛在崇祯年间为复社中人物,明亡后,与吴中徐俟斋、宣城沈寿民合称“海内三遗民”。与长洲徐枋、桐乡张履祥、海盐陈恂等友善,彼此以气节相勉。隐居37年,足迹不到城市,与妻钱氏以耕织自活。他在居所四周种葫芦10余品种,并用刻有花纹或文字的模子合在匏上,长成尊、彝等形状,制成极精美的各色器皿,世称“檇李匏尊”,为人所珍视。卒后,徐枋、张履祥等私谥贞孝先生。著有《永思堂集》、《洙泗问津》、《老圃良言》等。
迁徙分布
(缺)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远古时候,尧帝的大臣中有一位叫巢父,他是中国建筑的开创者。也称为有巢氏。中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特徵是木建筑,与其他国家的石建筑有很大不同。远古时时候,巢父教人利用树干架起房屋,以便于防上野兽侵害,后来这类建筑被称为杆栏式房屋。因为架在树上,类同鹰鸟建巢,所以它的创建人就称为有巢氏了。大禹为王时,将有巢氏的后代封为贵族,让他们建立巢国,就在现今安徽巢县一带。巢国公族后代形成巢姓。巢姓望族居于彭城郡,即现在的江苏省徐州、铜山一带。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