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下篇·从象
日主孤立无气,无地人元,绝无一毫生扶之意,财官强甚,乃为真从也。
【原注】既从矣,当论所从之神。如从财,只以财为主;财神是木而旺,又看意向,或要火、要土。要金,而行运得所者吉,否则凶,余皆仿此,金不可克木,克木财衰矣。
【任氏曰】:
从象不一,非专论财官而已也。日主孤立无气,四柱无生扶之意,满局官星,谓之从官,满局财星,谓之从财。如日主是金,财神是木,生于春令,又有水生,谓之太过,喜火以行之;生于夏令,火旺泄气,喜水以生之;生于冬令,水多木泛,喜土以培之,火以暖之则吉,反是必凶,所谓从神又有吉和凶也。尚有从旺、从强、从气、从势之理,比从财官更难推算,尤当审察,此四从,诸书所未载,余之立说,试验确实,非虚言也。
从旺者,四柱皆比劫,无官杀之制,有印绶之生,旺之极者,从其旺神也。运行比劫印绶制则吉;如局中印轻,行伤食亦佳;官杀运,谓之犯旺,凶祸立至;遇财星,群劫相争,九死一生。
从强者,四柱印绶重重,比劫叠叠,日主又当令。绝无一毫财星官杀之气,谓二人同心,强之极矣,可顺而不可逆也。财纯行比劫运财吉,印绶运亦佳,食伤运有印绶冲克必凶,财官运为触怒强神,大凶。
从气者,不论财官、印绶、食伤之类,如气势在木火,要行木火运,气势在金水,要行金水运,反此必凶。
从势者,日主无根,四柱财官食伤并旺,不分强弱,又无劫印生扶日主,又不能从一神而去,惟有和解之可也。视其财官食伤之中,何其独旺,则从旺者之势。如三者均停,不分强弱,须行财运以和之,引通食伤之气,助其财官之势则吉;行官杀运次之;行食伤运又次之;如行比劫印绶,必凶无疑。试之屡验。
戊戌 丙辰 乙未 丙戌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乙木生于季春,蟠根在未,余气在辰,似乎财多身弱,但四柱皆财,其势必从。春土气虚,得丙火发实之,且火乃木之秀气,土乃火之秀气,三者为全,无金以泄之,无水以靡之。更喜运走南方火地,秀气流行,所以第发丹墀,鸿笔奏三千之绩,名题金榜,鳌头冠五百之仙也,志有为也。
壬寅 壬寅 庚寅 戊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庚金生于孟春,四支皆寅,戊土虽生犹死。喜其两壬透干年月,引通庚金,生扶嫩木而从财也。亦是秀气流行,更喜运走东南不悖,木亦得其敷荣,所以早登甲第,仕至黄堂。
丙寅 庚寅 壬午 乙巳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壬水生于孟春,木当令,而火逢生,一点庚金临绝,丙火力能锻之,从财格真。水生木,水生木,木生火,秀所流行,登科发仁,至侍郎。
凡从财格,必要食务吐秀,不但功名显达,而且一生无大起倒凶灾。盖从财最忌比劫运,柱中有食伤,能化比劫生财之妙也。若无若食伤吐秀,书香难遂,一逢比劫,无生化之情,必有起倒刑伤也。
丁卯 壬寅 庚午 丙戌
辛丑 庚子 乙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庚生寅月,支全火局,财生杀旺,绝无一毫生扶之意;月干壬水,丁壬合而化木,又从火势,皆成杀党,从象斯真,中乡榜,挑知县,酉运丁艰,丙运仕版连登,申运诖误落职。
辛巳 辛丑 乙酉 乙酉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乙木生于季冬,支全金局,干透两辛,从杀斯真。戊戌运连登甲第,置身翰苑;丁酉丙申,火截脚而金得也,仕版连登;乙未运,冲破金局,木得蟠根,不禄。
癸卯 乙卯 甲寅 乙亥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甲木生于仲春,支逢两卯之旺、寅之禄,亥之生,干有乙之助,癸之印旺之极矣,从其旺神。初行甲运,早采芹香;癸丑北方湿土,亦作水论,登科发甲;壬子印星照临,辛亥金不通根,支逢生旺,仕至黄堂;一交庚砘,土金并旺,触其旺神,故不能免咎也。
丙午 甲午 丙午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丙生仲夏,四柱皆刃,天干并透甲丙,强旺极矣,可顺而不可逆也。初运乙未,早游泮水,丙运登科,申运大病危险,丁运发甲,酉运丁艰,戊戌己运仕途坦平,亥运犯其旺神,死于军前。
癸酉 癸亥 庚申 丁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庚金生于孟冬,水势当权,金逢禄旺,时干丁火无根,局中气势金水,亦是从金水而论,丁反为病。初交癸亥,去其丁火,其乐自如;壬戌运入泮,而丧服重重,因戌土之制水也;辛酉庚申,癸科发甲,出仕琴堂;己未运转南方,火土齐来,诖误落职;戊午,更多破耗而亡。
丙戌 壬辰 癸巳 甲寅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癸水生于季春,柱中财、官、伤三者并旺,印星伏而无气,日主休囚无根,惟官星当令,须从官星之势。所喜坐下财星,引通伤官之气,至甲午运,会成火局生官,云程直上;乙未出仕,申酉运有丙丁盖头,仕途平坦,戊戌运仕至观察;至亥运帮身,冲去巳火,不禄。所谓弱之极者不可益也。
癸酉 乙丑 丙申 丙申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丙火生丑临申,衰绝无气,酉丑拱金,月乙木凋枯无根,官星坐财,伤逢财化,从化金水之势。癸亥运中,入泮登科;辛酉庚申,去印生官,由县令而迁州牧,宦囊丰厚;己未南方燥土,伤官助劫,不禄。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僧伽吒经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