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上篇·精神
人有精神,不可以一偏求也,要在损之益之得其中。
【原注】精气神气皆无气也,五行大率以金水为精气,木火为神气,而土所以实之者也。有神人不见其精,而精自足者,有精足不见其神,而神自足者;有精缺神索,而日主虚旺者;有精缺神索,而日主孤弱者,有神不足而精有余者,有精不足而神有余者,有精神俱缺而气旺;有精神俱旺而气衰,有精缺得神以助之者,有神缺得精以生之者,有精助精而精反泄无气者,有神助神而神反毙无气者,二者皆由气以主之也。凡此皆不可以一偏求也,俱要损益其进退,不可使有过不及也。
【任氏曰】:
精者,生我之神也;神者,克我之物也;气者,本气贯足也。二者以精为主,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旺,非专以金水为精气,木火为神气也。本文末句云:“要在损之益之得其中”,显非金水为精,木火为神,必得流通生化,损益适中,则精气神三者备矣。细究之,不特日主用神体象有精神,即五行皆有也。有余者则损之,不足则益之,虽一定理,然亦有一定中之不定也,惟在审察“得其中”三字而已。损者,克制也;益者,生扶也。有余损之,也有余者宜泄之;不足益之,过不足者宜去之。此损益之妙用也。
盖过于有余,损之反触其怒,则宜顺其有余而泄之;过于不足,益不受补,则宜从其不足而去之,是不可以一偏求也。总之精太足宜益其气,气太旺宜助其神,神太泄宜滋其精,则生化流通,神清气壮矣。如精太足,反损其气,气太旺,反伤其神,神太泄,反抑其精,则偏枯杂乱,精索神枯矣。所以水泛木浮,木无精神;木多火炽,火无精神;火炎金无精神;金多水弱,水无精神。原注以金水为精气,木火为神气者,此由脏而论也。以肺属金,以肾属水,金水相生,藏于里,故为精气,以肝属木,以心属火,木火相生,发于表,故为神气,以脾属土,贯于周身,上所以实之也。若论命中之表里精神,则不以金木水火为精神也,譬如旺者宜泄,泄神得为精足,此从里发于表,而神自足矣;旺者宜克,克神有力为神足,此由表达于里,而精自足矣,如土生于四季月,四柱土多无木,或干透庚辛,或支藏申酉,此谓里发于表,精足神定;如土多无金,或干透甲乙,或支藏寅卯,此谓表达于里,神足精安;土论如此,五行皆同,宜细究之。
癸酉 甲子 丙寅 戊戌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此造以甲木为精,衰木得水滋,而逢寅禄为精足,以戊土为神,坐戌通根,寅戌拱之为神旺。官生印,印生身,坐下长生为气贯流通,生化五行俱足。左右上下情协不悖,官来能挡,劫来有官,食来有印,东西南北之运,皆可行也,所以一生富贵福寿 ,可谓美矣。
癸未 乙卯 丙辰 庚寅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此造以大势观之,官印相生,偏财时遇,五行不缺,四柱纯粹,俨然贵格,不如财官两字休囚,又遥隔不能相顾,支全寅、卯、辰。春土克尽,不能生金,金临绝地,不能生水,水之气尽泄于木,木之势愈旺而火炽,火炽则气毙,气毙则神枯。行运北方,又伤丙火之气,反助取木之精;即逢金运,所谓过于有余,损之反角其触,以致终身碌碌 ,名利无成出。
戊戌 乙丑 丙辰 己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此四柱皆土,命主元神,泄尽月干,乙木凋枯,所谓精气枯索。运逢壬戌,本主受伤;年逢辛未,紧克乙木,卒于九月患弱症而亡。
此造运用逆行,大抵是枯命。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